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必修1)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必修1)

新课标2016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历史》必修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1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4分。

1.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通晓不绝的夜市是在()A、西汉的长安B、唐代长安C、北宋开封D、元朝大都2.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中,我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前进”的表现是①党的指导思想及时转变②科学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③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④及时平反了冤假错案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3.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4.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经济进入“滞涨”阶段5.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6.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

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

”由此看见他剪辫是出于A.被迫顺应时局 B.反清革命的需要C.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D.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7.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

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

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8.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 696 1,912 3,437伦敦956 2,618 4,767 6,581东京800 —1,050 1,600莫斯科250 365 612 1,000上海300 250 300 600孟买200 500 773 776A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9.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10.如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11.中国已成功进行大飞机的研制项目,飞机是人类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首次改变远距离的交通运输模式②是人类智慧与创新的结晶③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④促使人们出行观念的更新,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目,第12题18分,第13题24分,第14题14分,共56分。

12.(18分)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

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

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

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

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

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

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历史意义。

(6分)13.(24分)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

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又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

请回答:(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8分)(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4分)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4分)(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

(4分)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

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贵族阶级”、“铁路”,作为政治术语的“自由”和“保守”、“民族”……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 -1848年之间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在此需要评述的仅仅是,这种变革所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政治和理论工具,无论如何已经在欧洲的一部分地区做好了准备,并足以让世界其他地方都革命化。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本书叙述的历史是一边倒的历史,主要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是这个经济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大踏步的前进的历史:理性、科学、进步和自由主义。

这是资产阶级大获全胜的时代,虽然欧洲资产阶级对全力夺取公共政治统治权力方面还羞羞答答。

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革命的年代还没有结束。

……这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显然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浇筑了几百万吨的铁,穿越各大洲的绵延铁路,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芝加哥等美国中西部处女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城市,汹涌的移民潮等等,这是一出欧洲和北美强权主演的戏剧,世界被踩在他们足下。

……这段历史也是一场进步的戏曲(进步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波澜壮阔、开明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感到满足。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导言》(1)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的年代”的主要文化特征。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4分)新课标2016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历史》必修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1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4分。

1.【答案】C【解析】分析选项,AB两项的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材料的表现不符合,当时的商品经济没有发展到那样的程度。

D项的元朝有夜市,但夜市最早是出现在北宋,由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所以商品经济发展非常快速。

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中,党中央领导人用“两个凡是”继续维护“左”倾错误。

故①错误,冤假错案的平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④也不合题意。

选项中含①、④都是错误的选项,所以应选C3.【答案】D【解析】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一化三改造”。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