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文曲星名校调研中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奥斯特C.法拉第D.安培2.(2分)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了一会,他发现瓶子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3.(2分)下列几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A.用湿手插电源插头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C.电冰箱外壳接地D.用铁丝代替保险丝接在家庭电路中4.(2分)“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水C.人D.地面5.(2分)两个定值电阻R1:R2=3:2,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电后它们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A.2:3 B.3:2 C.4:9 D.9:46.(2分)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7.(2分)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8.(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烛焰在玻璃后成的是实像B.烛焰在玻璃后成的像比实物大C.烛焰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D.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9.(2分)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10.(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12分)11.(2分)冬天的夜晚,当地表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由于现象窗玻璃上会形成冰花;冰花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12.(2分)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m.13.(2分)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14.(1分)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km.15.(2分)实验室用的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为,而体温计的横截面却为形.体温计的横裁面做成这样形状的目的是加强玻璃的作用.16.(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是三个电表.闭合开关S,灯L1与L2串联,则电路中是电流表,是电压表;若L1与L2并联,则电路中是电流表,是电压表.17.(1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是定值电阻.当将一个“2.5V 0.5A”的灯泡L1接在ab两点间时,灯泡正常发光;若换一个“3V 0.6A”的灯泡L2接在ab两点间时,灯泡L2(选填“能”或“不能”)正常发光,此时L2的实际功率灯泡L1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考虑灯泡电阻的变化)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18.(5分)我省长白山地区矿泉水资源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装满后,水的质量是500g,已知酱油的密度是1.1g/cm3,求:(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酱油的质量.19.(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R1的阻值80Ω.闭合开关S 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1)电阻R2的阻值;(2)电阻R1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四、综合题(共10小题,总分28分)20.(2分)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1.(2分)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导线中电流的方向.22.(2分)小宝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照明电灯,请在图中帮他把灯和开关接入电路.23.(1分)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1);(2).24.(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发现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3)小红在实验时,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将纸板F沿ON向前或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4)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发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25.(2分)在“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图中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写出1点).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在熔化时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6.(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的“F”字样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他将光源、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他又把光源移到光具座左侧1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3)接着他取下眼镜,保持此时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右侧cm刻度线处.27.(2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吸收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2)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根据实验可知,应该选用吸热能力更强的(选填“甲”或“乙”)效果会更好.28.(3分)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利用调好的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盐水密度的过程如下:(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82.2g;(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cm3.(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g.经过测定,则盐水的密度为kg/m3.29.(6分)某实验小组要“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恒压电源、分别标有“2.5V0.3A”“3.8V0.3A”的灯泡L1和L2、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①当开关闭合时,发现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现象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是.②将两灯连接成串联电路的目的是.③排除故障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L1、L2两端的电压,实验中收集的信息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源电压是V,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小组同学利用原有器材设计如乙图所示电路,继续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如果按照图乙的电路图进行实验:①存在的安全隐患是;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文曲星名校调研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2016•长春二模)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奥斯特C.法拉第D.安培【分析】本题根据我们对物理学史上科学家及其贡献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在力学贡献很大,故A错误;B、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法拉第经十年的努力,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D、安培在电学中的贡献是发现了安培定则,故D错误.故选C.【点评】熟记物理学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2分)(2016•长春二模)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了一会,他发现瓶子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分析】水是液态的,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矿泉水瓶周围没有冰,所以不是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从冰箱中的取出来的矿泉水瓶温度比较低,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解答】解:从冰箱中取出来的矿泉水瓶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矿泉水瓶就会液化,形成水;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我们要能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3.(2分)(2016•长春二模)下列几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A.用湿手插电源插头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C.电冰箱外壳接地D.用铁丝代替保险丝接在家庭电路中【分析】①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用湿手插电源插头,容易在手和火线之间由水连通,容易触电;②多孔插座各用电器也是并联的,若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要接地;④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它会因温度过高而熔断,保护电路.【解答】解:A、水容易导电,用湿手拔热水器的插头,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总功率过大,造成电流过大,容易引起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C、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时,可避免因电器漏电时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符合安全用电常识;D、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接在家庭电路中,因为起不到保险作用.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故选C.【点评】(1)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触电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3)保险丝绝对不能用铜丝或铁丝替代.4.(2分)(2016•长春二模)“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水C.人D.地面【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本题中研究的是桥的运动状态.【解答】解:“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就是假定水不动,桥就是运动的了,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故选B.【点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具体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应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定,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2分)(2016•长春二模)两个定值电阻R1:R2=3:2,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电后它们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A.2:3 B.3:2 C.4:9 D.9:4【分析】先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得出电压关系,再根据P=求出消耗的电功率之比.【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它们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利用好公式P=是关键.6.(2分)(2016•长春二模)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解答】解:光在越稀疏的介质中传播越快,在真空中最快,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里的;所以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记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7.(2分)(2016•长春二模)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分析】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知道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故C错误;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深度理解内能、热量、温度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解答的关键.8.(2分)(2016•长春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烛焰在玻璃后成的是实像B.烛焰在玻璃后成的像比实物大C.烛焰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D.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烛焰在玻璃后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烛焰在玻璃后成的像与实物等大,故B 错误;C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烛焰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当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也靠近玻璃板,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9.(2分)(2015•上海)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2m=6m+2m=8m,也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4m,可能是s′=s甲由v=,乙的速度可能是v===2m/s,也可能是v′===1m/s.由图线a,当s=8m时,t=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 a==2m/s;由图线b,当s=8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 b=≈1.45m/s;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 c==1m/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s﹣t图象的认识和理解,要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是计算出乙速度的关键.10.(2分)(2014•遂宁)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闭合开关,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增大;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BC错误;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则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12分)11.(2分)(2016•长春二模)冬天的夜晚,当地表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由于凝华现象窗玻璃上会形成冰花;冰花在窗户玻璃的内(选填“内”或“外”)侧.【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答案为:凝华内.【点评】此类题目是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题目,要结合凝华现象去分析解答.12.(2分)(2012•泰州)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5m.【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路灯高出水面5m时,路灯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是5m.故答案为:反射;5.【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要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此题中的水深1.5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13.(2分)(2015•长春)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分析】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先选择假定不动的物体,即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有变化则动,无变化则静.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的大小相同.【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视觉上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与物永远是等大的.故答案为:静止;不变.【点评】判断运动与静不能凭主观感觉,要依据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判断平面镜中像的大小是否变化时,不要凭视觉,人离镜近感觉像变大,人离镜远感觉像变小,但事实上像的大小没有变化.14.(1分)(2016•长春二模)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12km.【分析】知道此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速度,据公式v=公式变形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解答】解: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所以乘车时间为t=24min=0.4h,根据v=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s=vt=30km/h×0.4h=12km.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15.(2分)(2016•长春二模)实验室用的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为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却为三角形形.体温计的横裁面做成这样形状的目的是加强玻璃的放大作用.【分析】①要从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读数等方面完成本题的问题.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实验用的温度计较粗,温度计内的液柱也较粗,在读数时不用放大可以很容易看清刻度,直接来读数,所以它的横截面是圆形的;(2)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而且体温计内的水银柱比较细,在读数时需要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状,起到放大作用,如右图所示.故答案为:圆形;三角形;放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制作原理,平时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日常生活中由很多器材都有特殊的结构,以满足日常不同的需要,比如体温计下端有以细管,满足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平时注意观察,多加思考!16.(2分)(2016•长春二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是三个电表.闭合开关S,灯L1与L2串联,则电路中2是电流表,1和3是电压表;若L1与L2并联,则电路中1和3是电流表,2是电压表.【分析】电压表要和被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解答】解:闭合开关,要让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电表2和灯泡L2,L1,所以2是电流表,1和3分别是电压表.要使灯泡L1、L2组成并联.则电路中的电流有两条路径.则电流分别流入灯泡L1、L2;所以1、3电表应是相当于导线的电表,即电流表,2电表应是相当于开路的电表,即2是电压表.故答案为:2;1和3;1和3;2.【点评】本此题考查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连接,是电学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是一道中档题.17.(1分)(2016•长春二模)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是定值电阻.当将一个“2.5V 0.5A”的灯泡L1接在ab两点间时,灯泡正常发光;若换一个“3V 0.6A”的灯泡L2接在ab两点间时,灯泡L2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正常发光,此时L2的实际功率等于灯泡L1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考虑灯泡电阻的变化)【分析】(1)由灯泡铭牌可知灯泡L1和L2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由R=求出灯泡的电阻;(2)当灯泡L1时接入电路时,灯泡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为2.5V,电路电流为0.5A;当灯泡L2接入电路时,因灯泡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路电流变小,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所以灯L2不能正常工作.【解答】解:(1)灯泡L1的电阻R1===5Ω,灯泡L2的电阻R2===5Ω.(2)由图R与ab部分接入的灯泡串联,灯泡L1接在ab两点间时,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电流为0.5A,不考虑灯泡电阻的变化,R1=R2,当接入L2时,使电路中的总电阻R不变,电源电压U不变,由I=知:电路电流I不变,等于灯泡L1的额定电流0.5A,所以此时L2电流小于其额定电流,所以L2不能正常发光;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路实际电流I小于额定电流,由P=I2R知,灯泡L2的实际功率等于灯泡L1的额定功率.故答案为:不能;等于.【点评】理解两个元件串联,当换用的灯泡电阻相等,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电流不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18.(5分)(2016•长春二模)我省长白山地区矿泉水资源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装满后,水的质量是500g,已知酱油的密度是1.1g/cm3,求:(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酱油的质量.【分析】(1)已知水的质量与密度,根据ρ=求出水的体积即为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2)该矿泉水瓶装满酱油时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相等,又知道酱油的密度,根据m=ρV求出酱油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