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题1.从盐水中获得固体食盐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是A. 蒸发皿B. 玻璃棒C. 烧瓶D. 酒精灯【答案】C【解析】【详解】要从盐水中获得固体食盐需要进行蒸发结晶,需要玻璃棒、酒精灯和蒸发皿,不需要烧瓶。
故答案为:C。
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 H2B. CO2C. O2D. NH3【答案】A【解析】【详解】H2的摩尔质量为2g mol-1,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mol-1,O2的摩尔质量为 32g mol-1,NH3的摩尔质量为17 g mol-1,故摩尔质量大小为:CO2>O2>NH3>H2,根据n=m/M可知,等质量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大小为:CO2<O2<NH3<H2,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大,故H2含有的分子数目最多,故选A项。
答案:A。
3.下列对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B. Fe(OH)3胶体是带电的,MgCl2溶液是电中性的C. 分散质的粒子都能透过滤纸D. 逐滴加入稀硫酸,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答案】C【解析】【详解】A.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MgCl2溶液不具备,故A错误; B. Fe(OH)3胶粒是带电的,而Fe(OH)3胶体是不带电的,故B错误;C.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溶液都可以通过,故C正确;D.胶体遇稀硫酸发生聚沉,继续加稀硫酸,则Fe(OH)3沉淀溶解,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答案:C。
【点睛】考查胶体的性质。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
4.将以下4份溶液分别置于如图的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灯泡最亮的是A. 100 mL 1 mol·L-1的盐酸B. 100 mL 2 mol·L-1的蔗糖溶液C. 100 mL 1 mol·L-1的醋酸溶液D. 30 mL 1 mol·L-1的氯化铝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的导电性由离子浓度、离子电荷决定,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则灯泡越亮。
【详解】结合上述分析知:A、氯化氢是强电解质,该溶液中的离子总浓度是2mol/L;B、蔗糖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存在,不能导电;C、醋酸是弱电解质,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故导电能力很弱;D、氯化铝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该反应中总的离子浓度是4mol/L,且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通过以上分析知,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氯化铝溶液,则氯化铝溶液中灯泡最亮。
答案:D。
【点睛】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可以根据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计算电解质电离出的各离子的浓度,但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根据各个选项计算出的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结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得出答案就可以了。
5.下列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Na+、NO3-、Cl﹣B. Cu2+、K+、NO3-C. H+、HCO3-、NO3-D. Na+、Ba2+、SO42-【答案】A【解析】【详解】A. Na+、NO3-、Cl﹣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 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溶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B错误;C. H+、HCO3-之间发生离子反应生成H2O和CO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Ba2+、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A。
【点睛】常见在溶液中有色的离子:Cu2+、Fe3+、Fe2+、MnO4—等离子。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B.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OH﹣+CO2=== HCO3-C. 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D. AlC1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答案】B【解析】【详解】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故A错误;B. 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离子方程式,:OH﹣+CO2= HCO3-,故B正确;C. 铁和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C错误;D. AlC1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答案:B。
7.下列微粒只有氧化性的是A. Fe3+B. SO2C. Cl2D. HCl【答案】A【解析】【详解】A.Fe3+的化合价是最高价,所以只有氧化性,故A正确;B. SO2中S的化合价是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错误;C.Cl2中的Cl化合价是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错误;D. HCl中Cl的化合价是最低价, H的化合价是最高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错误。
答案:A。
【点睛】根据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8.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①Ce4++Fe2+=Fe3++Ce3+,②Sn2++2Fe3+═2Fe2++Sn4+。
由此可以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Sn2+、Fe2+、Ce3+B. Sn2+、Ce3+、Fe2+C. Ce3+、Fe2+、Sn2+D. Fe2+、Sn2+、Ce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反应:Ce4++Fe2+=Fe3++Ce3+,还原性是Fe2+>Ce3+,根据反应:Sn2++2Fe3+=2Fe2++Sn4+,还原性是Sn2+>Fe2+,所以还原性顺序是:Sn2+>Fe2+>Ce3+。
A. Sn2+、Fe2+、Ce3+符合题意; B. Sn2+、Ce3+、Fe2+不符合题意;C. Ce3+、Fe2+、Sn2+不符合题意;D. Fe2+、Sn2+、Ce3+不符合题意;答案:A。
【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判断。
9.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A. 只有H2B. 只有NH3C. H2和NH3D. O2和H2【答案】C【解析】【详解】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NaOH+NH4Cl=NH3+H2O+NaCl,所以会产生H2和NH3; A.只有H2不符合;B.只有NH3不符合;C. H2和NH3符合;D. O2和H2不符合,答案:C。
【点睛】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解答。
10.实验室中欲使AlCl3溶液中的Al3+沉淀完全,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A. 石灰水B. NaOH溶液C. 稀盐酸D. 氨水【答案】D【解析】【详解】A.石灰水是强碱溶液,沉淀Al3+时生成的Al(OH)3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所以Al3+不能全部沉淀出来,故A错误;B.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沉淀Al3+时生成的Al(OH)3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所以不能全部沉淀出来,故B错误;C.盐酸不与AlCl3反应,不能沉淀Al3+,故C错误。
D.氨水是弱碱溶液,可以全部沉淀Al3+而不会使Al(OH)3溶解,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Al2O3②Mg(OH)2③Al(OH)3④NaHCO3A. ①②③B. ①③④C. 只有①③D. 只有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①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①正确;②Mg(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②错误;③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铝盐Al3+,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偏铝酸盐AlO2-,故③正确;④Na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④正确; A. ①②③不符合题意;B. ①③④符合题意;C. 只有①③不符合题意;D. 只有②③不符合题意;答案:B。
12.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最终生成白色沉淀B. 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C.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 无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成Fe3+,可与Na2O2和水反应生成的OH-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不放出黄绿色的Cl2;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符合题意;C.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不符合题意;D.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答案:B。
【点睛】考查Na2O2强氧化性。
过氧化钠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Na2O2能将Fe2+氧化成Fe3+。
13. 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多的阳离子是A. Cu2+B. Fe3+C. Fe2+D. H+【答案】C【解析】氧化性Fe3+>Cu2+>H+,越强越先反应,最终还有Fe剩余;故离子全部反应。
最终只有Fe2+。
14.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2.4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 1.2gB. 2.4 gC. 3.6 gD. 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详解】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CO2和再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CO+ O22CO2、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增重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 H2O再与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2H2O+ 2Na2O2=4NaOH+O2,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2Na2O2=4NaOH,可以知道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4 g 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CO和H2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2.4 g,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
15.将一定量的铜粉投入FeCl3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3)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则溶解消耗的铜的质量为________(4)如何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2Fe3+ + Cu = 2Fe2+ + Cu2+ (2). FeCl3(或Fe3+) (3). 1:2 (4).6.4g (5). 取样,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说明有Fe3+【解析】【详解】(1)铜粉投入FeCl3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因此答案是: 2Fe3++C=2Fe2++Cu2+;(2) 2Fe3++Cu=2Fe2++Cu2+,该反应中Cu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为铜离子,Fe3+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为亚铁离子,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2,答案:FeCl3(或Fe3+);1:2;(3)由2Fe3++Cu=2Fe2++Cu2+,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 电子,则溶解的铜的质量为0.1mol64g/mol=6.4g,因此答案是: 6.4g ;(4)取少量未知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振荡、观察,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未知液中存在Fe3+;若溶液不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3+,因此,答案是:取少量未知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振荡、观察,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未知液中存在Fe3+;若溶液不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