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碳原动力小麦施肥技术
一、小麦需肥特点
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
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
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
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
二、小麦施肥方案
1、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
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30-75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肥。
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迫肥。
基肥配比:
每亩施用30-50斤二胺、10-20斤火凤凰黄腐酸颗粒水溶肥、15斤硫酸钾
2、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时使用的肥料
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种肥配比:光碳原动力1:100拌种、浸种
3、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现分别叙述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亩10-15斤尿素。
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
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旱施苗肥效果好。
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
也可以不必追肥。
施肥配比:光碳原动力1:300叶面喷施一次,尿素每亩15-20斤撒施、沟施、冲施均可
②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
施肥配比:光碳原动力1:300叶面喷施一次,尿素每亩15-20斤撒施、沟施、冲施均可
③拔节期追肥:拔节肥是在冬小麦分蘖高峰后施用,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
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
施肥配比:光碳原动力1:300叶面喷施一次,尿素每亩15-20斤撒施、沟施、冲施均可
④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
施肥配比:尿素每亩15-20斤撒施、沟施、冲施均可
注意事项
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
对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
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
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
对这类麦苗应快速喷施光碳原动力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