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管理与施肥

小麦管理与施肥

11
二、管理措施
12
1、年前管理
• 及时浇冻水 • 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 8℃开始,到3℃ 左右时结束。 • 不冻不消,冬灌嫌早;夜冻日消,灌水正好;只 冻不消,冬灌晚了 • 一般每亩 40立方米水即可,防止大水漫灌造成 地面积水,遇低温导致根系窒息死苗。墒情尚可 的晚播独根麦苗最好不要冬灌,否则容易发生冻 害。
7
• 全市11月平均日照时数205.4小时,平均比常年多32.5小时;月 平均气温8.3℃,较常年偏高1.9℃。
• 无降水、由于降水稀少,土壤表层失墒较快,我市部分高亢地段 都出现了轻旱。(我市11月份的常年降水量为13.5毫米)
8
• 二是耕耙不细、秸秆还田且镇压不实的地块,存在缺苗断垄和悬 根苗现象
• 全生育期中对氮的吸收为均衡型,磷为后重型,钾为中重型。 • 氮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在拔节至孕穗期,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 吸收量的37.3%;
24
• 磷在拔节至孕穗期及成熟前的15天,钾在拔节至抽穗期。 •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
总吸收量40%以上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 • 可见,拔节至孕穗期对各元素的吸收量都最大,应保证这一阶段的养
分供应。
25
表2-5 各生育时期已吸收的N、P2O5 、 K2O 占全生育期的%
越冬 拔节 抽穗 成熟 N 14.85 43.12 83.88 100.00 P2O5 12.93 28.56 61.39 100.00 K2O 12.94 41.10 100.00 81.83
9
• 三是近几年跨区作业及长期单一使用除草剂造成田间杂草种类增 多,危害程度加重。 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已传入田 间,个别地块的杂草密度偏高,已严重影响小麦生长。
10
• 四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块小麦出现叶片发黄、干尖等黄弱苗 现象 。
• 1、整地质量差 • 2、脱肥严重 • 3、播种质量差,播种过深 • 4、病虫危害 • 5、杂草危害严重
相对吸收量减少,P和K的相对吸收量增加。
22
•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应用平衡施肥技术, 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根 据我县土壤地力基础,我们制定了“增施有机肥、稳定氮肥、减少磷 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
23
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小麦刚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冬前或者冬季放牧会使这部 分绿色面积遭受大量破坏,容易加重小麦冻害,甚至会造成麦苗大量 死亡,减产非常显著
17
• 镇压控旺。 • 对于旺长麦田,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冬前壮苗,防止越冬期低温冻
害和后期倒伏是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 • 镇压主要是通过人为损伤地上部分叶蘖的方法来抑制主茎和大蘖的生
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
18
• 化控:应用生长抑制剂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增生和根系生长, 具有明显的控旺转壮、防冻防倒效果。一般可亩用壮丰安20~30毫升, 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时间越早越好。
19
2、年后管理
一是追肥浇水 二是除草防病 三是早春防冻
20
茌平县的土壤现状
13
• 冬前除草 • 小麦3叶后出土的大部分杂草,草小抗药性差,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
一次防治基本能控麦播种后 40 天左右用药为宜。为确保防效要在气
温 10℃以上的晴好天气、土壤比较湿润时用药,气温低于 5℃除草效 果不好。
14
•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40%快灭灵干悬浮剂每亩4~5克或20% 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
小麦管理与施肥
郑雨明
一、当前小麦苗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
• 小麦的生长期长达 240 多天,生育进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前期(苗期)、 中期(器官建成期)、 后期(籽粒形成和成熟期)。
• 其中苗期达150 天左右,搞好苗期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3
• 冬前管理的目标:根系发达、分蘖茁壮、贮藏的养分多、抗逆性强, 以壮苗越冬。
26
• 钾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叶优良、王桂良研究,增施钾肥可以
提高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促进小麦氮素吸收、提高小麦蛋白 质和氨基酸含量。 • 试验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上官村,时间2007年10月13日 播种,2008年6月15日收获,
5
• 二是群体发育正常,苗情明显好于去年。 • 三是单株分蘖较弱小,次生根生长略显不足
6
2、存在问题。
• 一是小麦从播种至今降雨量少,旱象抬头,部分秸秆量大、抢墒 播种、整地质量或播后镇压质量差,甚至未镇压的地块,失墒较 重。
• 据市气象台提供的有关气象资料,我市今年11月份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无降水。
•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3%世玛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15%麦 喜 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
• 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可选用阔世玛、麦喜+苯磺隆或骠 马+苯磺隆等组合混用。
15
• 及时划锄。 • 冬灌后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利保墒增温,防
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16
• 禁止放牧。 • 小麦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
• 通过2003年对全县土壤耕层地力调查,有机质12.5 克/公斤,速 效氮59毫克/公斤,速效磷19.1毫克/公斤,速效钾105毫克/公斤。
21
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 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 化钾2.4公斤。
• N:P2O5 :K2O约为3:1:3或2:1:2 • 随产量提高,N、P、K吸收量相应增加。但在高产水平下,N的
• 主攻要点: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使麦苗安全越冬确保高产的穗数。
4
1、今年苗情状况及发育特点
• 据 11月 21 ~ 22 日田间调查,小麦表现以下特点: • 一是二类苗面积所占比重大,约占播种面积的80% 。一类苗、
三类苗分别占10% 。一类、二类苗面积大的原因是因为今年八、 九月份降雨量大,底墒比较充足,借墒播种面积大,播种期相对 比较集中(10月5~ 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