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1.商业竞争性 2.反商业道德性 3.社会危害性 4.应受责罚性
不正当竞争的具体界定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各种典型不正竞争行为
(一)商业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3.假冒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
(二)商业误导行为
1.在商品及其包装上作虚假质量标示 2.虚假广告 3.广告外的虚假宣传行为 4.价格欺诈 5.带有欺骗、误导性的有奖销售行为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 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即指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三种 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三)商业诋毁行为
诋毁在客观上表现为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伪或引人 误解的事实,攻击、贬低他人,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行为种类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 秘密。
分析:(1)该案例较集中地体现了美国微软公司与 Google公司之间就侵害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诉求与争议。
(2)依照利益平衡的方法,美国法院的裁决兼顾了 两大公司的利益:一方面认同了李开复职位流动的正 当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顾及商业秘密流失的可能性
,对李开复的工作范围市场做竞争了法律一制度定与实期践 限的限制。
而且在价格交涉中占有优势,实现低价购买。所以,大 型零售商一旦确立了优势地位,自然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和 要求。 因此,“通道费”、“进场费”等所谓的国际惯例,正 是市场竞争的规律。(2)对销售过程的控制。多数大型 零售商都已在一个城市或地段垄断了有利的店址或者有利 的成熟商业圈,他们单凭所处的有利店址或商业圈, 就 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销售额。(3)对店址或商业圈的 垄断,客观上提高了其他经营者的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 者的加入。因此,大型零售商正是由于在下游交易中居于 供给垄断地位,其才能在上游交易中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 。
(二)竞争的分类
1.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2.自由竞争、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有效竞争
(三)竞争的功能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不正当竞争的一般界定
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违反 诚实信用原则或公认的商业道德,所从事的有 损于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利益,扰乱社会经济 秩序,应予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为。
他们取得了重大的胜利。Google称,即使李博士不能 从事商业性工作,仍然可以按照协议获得年薪。 9月13 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法官冈萨雷斯做出裁决,认为 李开复博士可以立即到Google工作,但是工作范围只 限于招聘、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与政府部门 沟通联络等内容
问:(1)该案例凸现了怎样的法律争议点?(2)美 国法院的裁决如何平衡相关当事人的利益?
问:大型零售商的上述行为性质如何?如何规制? 分析:上述行为是典型的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法 律并不必然反对市场优势地位,但却严厉规制滥用市场优 势地位的行为。需要严市格场竞适争法用律制反度与垄实践断法律责任,例如颁布 行政禁令、损害赔偿等方式规制此种行为。
一、竞争概述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经济利益相排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主体,采 用能够促成交易的手段,互相争夺市场而导致优胜劣汰的行为。
案例二:资本博弈下的“通道费” 在我国,随着大型零售商市场地位的不断增强,零售商与供应 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激化。供应商如果想把生产的产品摆进大 型超市、大型卖场,就需要向零售商支付进场费、节庆费、店庆费 、条码费、新品费、商场海报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还有五花八门 、巧立名目的持续性收费。更严重的是,零售商不仅拖欠货款,还 会擅自在应付货款中扣除各种事前并未约定的费用。例如,一些商 品在活动期间经零售商折扣、低价甩卖后,其损失不但要求供应商 自己负担,零售商还会从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中扣除其利润差额。 所以,有些供应商不但结不到货款,反而欠零售商的钱。供应商为 了渠道畅通、维持交易关系,多数敢怒不敢言。零售商对个别供应 商的发难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渠道主导 权是无可动摇的。 大型零售商在交易中优势地位的形成,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的 规律使然。在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博弈中,商业资本利用自己的 销售平台、规模经济效应, 获得了空前的谈判能力、议价能力。 这是一种买方垄断的形式,表现为对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等方面的 控制:(1)对购买过程的市控场竞制争法。律该制度控与实制践 表现为大量的采购商品不
决微软公司与李博士之间的雇用协议中限制性条款属于违法。 7月28日,美国高等法院做出一项临时性裁定,李博士不得
在9月6日前到Google工作。高等法院认定李开复博士掌握了微 软的商业秘密,而且Google与微软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 高等法院的判决留有余地,认为李博士到Google的具体岗位只 要不涉及到互联网和桌面市场搜竞争索法技律制术度与等实业践 务,就没有理由禁止他 跳槽到Google。这项临时禁令发出后,微软和Google同时宣布
第九章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与实践
案案例一例:分美析国微软公司诉Google公司和李开复案
2005年7月以来,美国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之间发生了 诉讼。而诉讼的起源是软件开发业知名的华裔工程师李开复博
士的跳槽。 李博士原在微软做软件开发,任职全球副总裁。 2005年5
月,李博士发电邮给Google,双方见面,7月向微软提出辞职 。7月19日Google宣布李博士加盟该公司,出任全球副总裁和 中国区总裁。当天,微软公司向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Google和李开复博士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次日, Google向加利福尼亚州法院提起反诉,要求按照加州法律,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