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律制度[1]
q 竞争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市场监管法来说,竞争 法可以说处于核心地位。
q 市场监管法的目标在于通过直接作用于市场,排除市场障碍, 为市场主体创设平等的竞争环境,竞争法正是以此为目的,通 过对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实现市场 主体利益平衡,促进市场秩序形成,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消费 者利益。
过具体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垄断,也存在制定含有排除或者限制竞争内容的 一般规定等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垄断; q 其四,行政垄断的强制性较经济垄断明显; q 其五,本质上,行政垄断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的行政违法行为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行政垄断的成因
q 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深入经济生活过甚、 对经济干预多度的“弊病”,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形式
q 根据法理及国际经验,反垄断法应予限制或禁止的滥用市 场支配地位行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Ø (1)垄断高价 Ø (2)掠夺性定价 Ø (3)差别待遇 Ø (4)拒绝交易 Ø (5)强制交易 Ø (6)搭售 Ø (7)独家交易
q 第一,其一方当事人特定,即具有竞争监管职权的国家机关,另 一方当事人为参与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q 第二,双方地位不平等,是监管与被监管、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q 第三,竞争监管关系的产生依据为国家法律,既非经营者,也非
具有竞争监管职权的国家机关。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二)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q 竞争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反对垄断或限制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过程中发生的市场监管关系,简称竞争监管关系,它不同于竞 争关系
q 竞争关系,是指经营者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以利害关系方 为对手,互相争夺资金、技术、劳动力以及市场占有份额的经 济关系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竞争法调整的竞争监管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q 对其最常见的表达是卡特尔 q 垄断协议不利于市场的扩大和发展,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经营
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的思路
q 一是基于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而否定垄断协议者所谓的“合理 价格论”
q 二是逐渐把保护消费者权利作为确定行为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q 三是在确定某些协议行为是否需要适用反垄断法时,统筹考虑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企业合并问题在我国的复杂性
q 我国并非一概反对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在我国有合法与非法、垄 断与非垄断之分,只有非法的谋求垄断地位的企业合并才应受到 反垄断法限制或禁止。
n (三)对企业合并经济力过度集中的法律规制
q 确定应申报的企业合并规模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q 参与合并的企业资产或销售额、企业合并交易额、参与合并的企
业市场占有率以及合并后企业市场占有率等。 q 该标准一般由反垄断法执法机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状况确
定、适时进行适当调整,并定期公布。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申报的企业合并程序:
q 企业合并申报须由特定主体进行 q 企业合并申报须向主管机关提交各种文件 q 经过审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决定 q 企业合并申报属于事先预防制度,一旦预防无效,则须实行违
q 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各有优劣,在司法实践中互相配合,已 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反垄断法遵循的基本分析方法。如何平衡本身 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如何增强其协调性,是现代反 垄断法必须考虑的问题。
q 第四,竞争的结果会导致优胜劣汰,也只有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 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竞争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二)竞争与市场的关系 n 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
q 竞争法通过对“竞争”这一价值目标的追求,优化市场机构 ,调节市场行为,提升市场绩效。
q 竞争对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通过对市场行为的调节来实 现,市场结构是市场行为的结果通过优化市场结构,调节市 场行为,竞争最终以良好市场绩效的形成、社会福利水平的 提高为最终目标。
q 一是分立式,即将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区别开来分别 立法,规范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称为《反垄断法》或《反限制竞 争法》,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称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这种立 法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q 二是合立式,即将反垄断或反限制竞争行为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合并立 法,制定统一的竞争法(或公平交易法),调整范围涉及一切反竞争行为。 这种立法模式以匈牙利及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金钱 美色
竞争者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三)行政垄断的表现
q 总体上,行政垄断有抽象与具体之分。 q 抽象行政垄断行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制
定含有排除或者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妨碍建立和完善全国统 一市场体系,损害公平竞争环境的行政违法行为。 q 具体行政垄断行为在现实中表现多样,它仅针对特定市场主体 或仅实施特定行为,不以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
竞争法律制度
2020/11/24
竞争法律制度[1]
第十二章 竞争法律制度
竞争法律制度[1]
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2 第二节 反垄断法 3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一、竞争与市场 n (一)竞争的含义 n 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经营者,为争取受益最大化,以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三)竞争的功能
优化资 源配置
推动技术 革新
调节社会 分配
促进消费 者福利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二、竞争法的概念和立法模式 n (一)竞争法的概念
q 竞争法,是指在反对垄断或限制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过程中 发生的市场监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q 三是综合式,即对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立法上不作 明确区分,也不制定以“竞争”、“交易”直接命名的法律,但法律的 实质内容却是调整竞争监管关系,维护竞争秩序。美国即实行此模式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法概述
n 三、竞争法在经济法及市场监管法中的地位
q 学界已基本认同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组成部分,且为市场监管 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一、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 n (一)垄断概述
q 一般而言,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 织联合等形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操纵或支配市场,限 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
q 具有以下特征: Ø 一是形成垄断的主要方式是独占或有组织的联合; Ø 二是垄断形成的凭借力量是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前者形成 经济性垄断,后者形成行政性垄断; Ø 三是垄断限制和排斥了竞争。
益的。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三、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n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及其认定
q “市场支配地位”是欧共体竞争法中的重要概念 q 在我国,市场支配地位一般是指一个或者几个经营者在特定市场
内拥有控制价格或者排除、限制竞争的能力 q 一般而言,反垄断法主管机构在认定或者推定经营者的市场支配
地位时,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具体而言,经营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 支配地位:
q (1)在特定市场内独家经营; q (2)在特定市场内居于优势(压倒性)地位,其他经营者难以进入; q (3)在特定市场内虽然存在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但他们之间无实质
竞争。 q 此外,当经营者在特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一定标准时,也应推定其
更多的因素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三)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
q 反垄断法对垄断协议的规制措施一般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宣布协议无效,并可同时处以罚款,实施垄断协议构成犯罪还须 承担刑事责任等。其中,对于纵向垄断协议,往往还注重利弊分 析,只有在垄断协议弊害大于所带来的利益时,才予以限制或禁 止。
n 四、对企业合并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法律规制 n (一)企业合并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含义与危害
q 一般包括横向合并、纵向合并以及所谓混合合并三种形式 q 弊害在于:由于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市场上往往只存在几
个甚至一个经营者,大大增加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和垄 断协议行为发生的危险性,使其他竞争者的处境更为不利, 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产生“阻却竞争 ”(dissuading competition)效应。 q 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对民主社会的基本秩序可能造成的消极影 响更是值得关注。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目前危害较大、亟待规制的行政垄断主要有:
限制市 场准入
政府限 定交易
地区 封锁
部门 垄断
政府设立行 政性公司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四)行政垄断急需法律综合规制
q 行政垄断急需法律“综合规制”,当然,在各种法律中,反垄断 法自然占主要地位
q 我国现有竞争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主要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 q 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须考虑抽象与具体两种不同行政垄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反垄断法概述
q 反垄断法是在反对垄断或限制竞争过程中发生的市场监管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q 现代垄断法产生的标志是美国1890年制定的《谢尔曼法》。
竞争法律制度[1]
第二节 反垄断法
n 二、对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 n (一)垄断协议的含义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