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


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
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
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
9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3、问题领域的研究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内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 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2、当代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法(Statistical- Analysis)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合和评价 对国际现象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假设,搜集相关资 料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国际关系的评价:战争次数、军队调动动员次数、对 外冲突死亡人数、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等 国内形势的评价:政府危机次数、暴动革命次数、 刑事案件发生率、失业人口、对政府支持率等
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 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 的各种关系之总和 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4、国际法学(让· 博丹、格老秀斯) 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5、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
6、历史学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2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1、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 戴维斯资助建立 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 教授,学科诞生。 国际研究机构建立、高校教学研究、理论著作问世 1919-1926年,美国40所大学建系 1931年,美国开设的国际关系课程达3700门。
18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b. c.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政治学概论
Free talking
告诉我你眼中的世界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繁杂乱的世界 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三章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五章 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
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
13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c.法律分析法(Jurisprudential-Analysis)
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出发,对国家行为进行分析 评判,构筑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 将国际关系的弊病归于法律制度规范的不完善, 主张用法律维护国际秩序 国际法是规范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产物 国际法律规范的实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1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a.历史描述法(Historical-Descriptive Method) 国际政治学中最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以历史分 析为基础,演绎综合并加以类比,以揭示其规律
乔治· 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
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
27
第三节、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马列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 一、以世界交往、国际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为关键词
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 二、以帝国主义战争、民族解放为主要视野的苏联特 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思想 三、以和平与发展、国家发展与融入世界、构建和谐 世界为主要视野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 思想
1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b.伦理推理法(Philosophical-Ethical Rational Method)
从抽象的哲学伦理准则出发,通过分析推理,演绎出 符合抽象原则的结论
人性“善”与人性“恶” 19世纪的理性主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击碎
1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2、当代分析方法
b. 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ral-Functionalism) 国际社会分成不同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各异, 强调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 新功能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实现
16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6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起步
80年代开始翻译介绍西方国际政治学名著 • 90年代开始出现理论成果,探求中国的独立学科体系

4、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新动向
西方国家的霸权态势加剧,反映在“历史终结论”、 “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人权高于主 权”、“单边主义”等 中国关于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时代主题论、多极化理论、新安全观等
28
第三节、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1
时 代 观
列宁
时代发展的阶段性 以及帝国主义时代 的基本特征 压迫民族与被压迫 民族的区别;殖民地 国家对殖民帝国的 意义与作用; 民族自决原则
以时代划分人 类历史发展的 不同阶段
2
殖 民 地 理 论
殖民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殖民 主义对殖民地 的影响和作用
30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31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
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代表人物:美国第28届总统托马斯· 伍德罗· 威尔逊 主要观点: 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 战争可以避免, 提倡公开外交 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 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
区别: 出发点各有不同。研究行为体的政治联系、背 景、行为、目的,属于前者范畴; 研究行为体的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联系, 寻找一般规律、特征、趋势为后者范畴。
6
第一章 导论
3、中国政治学科的基本分类
政治学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外交学
国际关系史
当代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学原理
7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2
理想主义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
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 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理想主义的 核心要义。 伍德罗· 威尔逊极力倡导集体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 其主要内涵是指若干国家相互承担义务,确立反对侵 略和相互依存的安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成员 国将共同行动,反对破坏和平的任何国家,对其实行 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行军事制裁。任何破坏和平的 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会被所有国家所确立的这种国际制 度的力量所粉碎。威尔逊认为,创立有效的国际组织, 可以强制实施秩序,并推动国家间的合作。1919年国 际联盟的建立,正是理想主义和集体安全原则的具体 33 体现。
二、研究对象
1、国际社会(宏观层面)
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
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 体系内各大力量间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 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
8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
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
25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
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不研究国际关系的“是”,只臆想“应当” 解决国际问题的乌托邦主义 忽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因素
1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2、当代分析方法
a.系统分析法(Systems Analysis) 引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 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 国际行为体由单一的国家转为多元化
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存在的可能性
24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195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昆西· 赖特发表名著《国际 关系理论研究》,这是西方第一部全面论述国际政 治学的著作,涉及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基本内容 (8个方面16个分支)和研究方法。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10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