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 2.掌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相关方法。
【重难点】掌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相关方法。
【知识链接】 1.考点解读。
作品的形象广义上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狭义上的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等。
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舒婷笔下的橡树等。
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一是形象的特点及塑造方法,二是形象的典型意义。
作品的内涵是指由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要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1 / 20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使用表达技巧方面表现出来的吸引人的艺术力量。
考生要注重体会文本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2.注意事项。
(1)品味文本,鉴赏意境。
可从三个必须人手:一是必须将重点聚焦在作品开头、中间、结尾部分;二是必须注意线索、标题、注解等信息;三是必须注重意境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
(2)抓住核心,评点人物。
欣赏作品人物形象主要指对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a 人物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特征。
b 掌握文章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特别要学会借助文章的关键句子来解读人物语言及其行为,找出其独特性。
c 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
d 要善于鉴赏表达技巧。
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记叙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分析记叙顺序的安排;分析各种描写手段的使用及作用。
从选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关系的处理,分析主次、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
---------------------------------------------------------------最新资料推荐------------------------------------------------------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3)善于联系时代背景,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4)要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
就欣赏作品的形象类试题来说,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层面思考答题思路。
【学习过程】典型例题(一)听雨的奢侈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淌下,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
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3 / 20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
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③我对雨的好恶也因时因境而殊。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对雨声产生百感交集和痛彻心扉的感受,可在物质生活遗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也迥然不同。
④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
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即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
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
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
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殊在冷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哗哗的雨声,在我看来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流渡的难受和一层苦涩的无奈。
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
因为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最新资料推荐------------------------------------------------------ 撼心灵的力度。
别的毋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急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崛瑰丽的杰作《天问》。
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激愤、忧虑、沉痛、苦闷、仿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之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
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都是一种难逢的天籁。
平心静气地听那浙沥的雨声,对整日笼罩在卡拉 OK 歌吟声和汽车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那雨声是大自然跟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
5 / 20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好像在倾听大幕将被揭开时的前奏;听到那哗哗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扰如闪烁变化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答:(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匾乏时),听雨是一种湿流渡的难受和一层苦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在文本中形象是指听雨时的情景及感受。
将历次听雨所得出的不同感受找出,同时品味蕴涵其中的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把握实质。
2.第⑤自然段末尾作者悟出的真谛的内涵是什么?答:雷电风雨具有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回归大自然,找回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人们平和的心态,使人们能够真正享受人生。
---------------------------------------------------------------最新资料推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这里的内涵是指作者蕴涵在听雨中的所闻所感,特别突出了听雨与作者心灵之间的互动关系。
典型例题(二)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
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
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
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
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
7 / 20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
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
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
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
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
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
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
其实他哪儿也没去。
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
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
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最新资料推荐------------------------------------------------------ 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
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
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
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
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
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
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
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
我们呼喊,等待。
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
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
9 / 20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