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CD ,AD ∥BC ;②AB=CD ,AD=BC ;③AO=CO ,BO=DO ;④AB ∥CD ,AD=BC .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A .1组B .2组C .3组D .4组2.为了解2019年泰兴市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6年泰兴市八年级学生是总体B .每一名八年级学生是个体C .500名八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样本容量是500 3.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 .对全国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B .对五一节期间来花果山游览的游客的满意度调查C .环保部门对长江水域水质情况的调查D .对本校某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情况的调查4.下列成语故事中所描述的事件为必然发生事件的是( )A .水中捞月B .瓮中捉鳖C .拔苗助长D .守株待兔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cm ,AD =12cm ,点P 在AD 边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向点D 运动,点Q 在BC 边上,以每秒4cm 的速度从点C 出发,在CB 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D 时停止(同时点Q 也停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 平行于AB 的次数是( )A .2B .3C .4D .5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4,3),点D 是边OC 上的一点,点E 在直线OB 上,连接DE 、CE ,则DE+CE 的最小值为( )A .5B 7+1C .5D .245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x m x -=+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6m >-且3m ≠-B .6m >-C .6m <-且3m ≠-D .6m <-8.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9.“抛一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 )A .必然事件B .随机事件C .确定事件D .不可能事件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垂直B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C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D .菱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EF CE ⊥交AB 于点F ,若2DE =,矩形ABCD 的周长为16,且CE EF =,求AE 的长( )A .2B .3C .4D .612.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AC=8cm ,BD=6cm ,则菱形的高为( )A .485 cmB .245cmC .125cmD .105cm 二、填空题1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 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若菱形的面积为20cm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 2.14.若分式x 3x 3--的值为零,则x=______.15.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cm 、8cm ,AE ⊥BC 于点E ,则AE 的长是_____.16.为估算湖里有多少条鱼,先捕上100条做了标记,然后再放回湖里,过一段时间(鱼群完全混合)后,再捕上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20条,那么湖里大约有______条鱼.17.计算326⨯的结果是_____.18.如图,B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在BD 上,要使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填一种情况即可).19.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了该校50名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如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是_____.20.若点A (﹣4,y 1),B (﹣2,y 2)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 =-的图象上,则y 1,y 2的大小关系是y 1_____y 2.21.若分式方程211x m x x-=--有增根,则m =________. 2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3.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12BC =,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__.24.如图,在□ABCD 中,AB =7,AD =11,DE 平分∠ADC ,则BE =__.三、解答题25.某校为了解“课程选修”的情况,对报名参加“艺术鉴赏”、“科技制作”、“数学思维”、“阅读写作”这四个选修项目的学生(每人限报一项)进行抽样调查.下面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此次共调查了名学生,扇型统计图中“艺术鉴赏”部分的圆心角是度.(2)请把这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现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报名参加这四个选修项目,请你估计其中有多少名学生选修“科技制作”项目.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28.如图,▱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交BD于O.(1)求证:EO=F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E的长.29.某文化用品商店用120元从某厂家购进一批套尺,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购买时,该厂家回馈老客户,给予8折优惠,商店用100元购进第二批该款套尺,所购到的数量比第一批还多1套.(1)求第一批套尺购进时的单价;(2)若商店以每套5.5元的价格将第二批套尺全部售出,可以盈利多少元?30.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且点O是AC、BD的中点,点E在四边形ABCD的形外,且∠AEC=∠BED=90°.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3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1)将矩形纸片沿BD折叠,点A落在点E处(如图①),设DE与BC相交于点F,求BF 的长;(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如图②),求折痕GH的长.32.为更有效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某市就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工具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所示的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总人数是 人;(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B 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度;(4)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E 的百分比是 .33.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AB ,BE 平分∠ABC ,试判断四边形DBF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4.解方程(1)22(1)1x x +=+(2)22310x x ++=(配方法)3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 ﹣1)x+m 2=0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当x 12﹣x 22=0时,求m 的值.36.如图1,△ABC 中,CD ⊥AB 于D ,且BD:AD:CD=2:3:4,(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ABC S =160cm²,如图2,动点M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若△DM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②若点E是边AC的中点,问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MD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如图,(1)∵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AB∥CD,∴∠ABC+∠BCD=180°,又∵∠BAD=∠BCD,∴∠BAD+∠ABC=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在四边形ABCD中,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4)∵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四边形ABCD可能是等腰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综上所述,上述四组条件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3组.故选C.2.D解析:D【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A. 2019年泰兴市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故A错误;B. 每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是个体,故B错误;C. 从中随机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一个样本,故C错误;D. 样本容量是500,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们的定义及区别.3.D解析:D【分析】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详解】解:A.对全国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B.对五一节期间来花果山游览的游客的满意度调查适合抽样调查;C.环保部门对长江水域水质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D.对本校某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情况的调查适合普查;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判别普查的方式,关键在于熟记抽样调查和普查的定义.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可区别各类事件.解:A、水中捞月是不可能事件,故A错误;B、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故B正确;C、拔苗助长是不可能事件,故C错误;D、守株待兔是随机事件,故D错误;故选B.考点:随机事件.5.C解析:C【分析】当QP∥AB时,由AP∥BQ可得到ABQP为平行四边形,然后依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到AP=BQ,然后求得AP=BQ的次数即可.【详解】解:当QP∥AB时,∵在在矩形ABCD,AD∥BC,∴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AP=BQ,∵点P运动的时间=12÷1=12秒,∴点Q运动的路程=4×12=48cm.∴点Q可在BC间往返4次.∴在这段时间内PQ与AB有4次平行.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6.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性质得到DE+CE的最小值=CF,再利用菱形的面积列出等量关系即可解题.【详解】解:如下图,过点C作CF⊥OA与F,交OB于点E,过点E作ED⊥OC与D,∵四边形OABC是菱形,由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知EF=ED,∴DE+CE的最小值=CF,∵A的坐标为(4,3),∴对角线分别是8和6,OA=5,∴菱形的面积=24,(二分之一对角线的乘积),即24=CF×5,解得:CF= 245, 即DE+CE 的最小值=245,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图形中的最值问题,中等难度,利用菱形的对称性找到点E 的位置并熟悉菱形面积的求法是解题关键.7.A解析:A【分析】解分式方程,得到含有m 得方程的解,根据“方程的解是负数”,结合分式方程的分母不等于零,得到两个关于m 得不等式,解之即可.【详解】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1x +得:3(1)x m x -=+,解得:6=--x m ,又∵方程的解是负数,∴60--<m ,解不等式得:6m >-,综上可知:6m >-且3m ≠-,故本题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过程,注意分式方程分母不为0这一要求.8.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9.B解析:B【详解】随机事件.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即可判断: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故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选B.10.C解析:C【分析】根据矩形、菱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菱形的对角线垂直且平分,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菱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正确区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易证△AEF≌△ECD,可得AE=CD,由矩形的周长为16,可得2(AE+DE+CD)=16,可求AE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90°,∵EF⊥CE,∴∠CEF=90°,∴∠CED+∠AEF=90°,∵∠CED+∠DCE=90°,∴∠DCE=∠AEF,在△AEF和△DCE中,A D AEF DCE EF CE ∠=∠⎧⎪∠=∠⎨⎪=⎩,∴△AEF ≌△DCE(AAS),∴AE=DC ,由题意可知:2(AE+DE+CD)=16,DE=2,∴2AE=6,∴AE=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菱形ABCD 的对角线86AC cm BD cm ==,,114322AC BD OA AC cm OB BD cm ∴⊥====,,,根据勾股定理,5AB cm ===,设菱形的高为h , 则菱形的面积12AB h AC BD =⋅=⋅, 即15862h =⨯⨯, 解得24.5h = 即菱形的高为245cm . 故选B .二、填空题13.10【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结果.【详解】∵O 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OEG≌△OFH,四边形OMAH解析:10【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结果.【详解】∵O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OEG≌△OFH,四边形OMAH≌四边形ONCG,四边形OEDM≌四边形OFBN,∴阴影部分的面积=12S菱形ABCD=12×20=10(cm2).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记性质并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3【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详解】依题意,得|x|-3=0且x-3≠0,解得,x=-3.故答案是:-3.【点睛】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解析:-3【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详解】依题意,得|x|-3=0且x-3≠0,解得,x=-3.故答案是:-3.【点睛】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5.【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 、CO 的长,在RT△BOC 中求出BC ,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可得出AE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CO=A 解析:245【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 、CO 的长,在RT △BOC 中求出BC ,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 ,可得出AE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CO =12AC =3cm ,BO =12BD =4cm ,AO ⊥BO ,∴BC 5cm ,∴S 菱形ABCD =2BD AC ⋅==12×6×8=24cm 2, ∵S 菱形ABCD =BC ×AE ,∴BC ×AE =24, ∴AE =24245BC =cm . 故答案为:245 cm . 【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也涉及了勾股定理,要求我们掌握菱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及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16.1000【解析】【分析】根据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捕上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有标记的鱼为20条,说明有标记的占到,而有标记的共有100条,从而可求得总数.【详解】可估计湖里大约有鱼解析:1000【分析】根据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捕上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有标记的鱼为20条,说明有标记的占到110,而有标记的共有100条,从而可求得总数.【详解】可估计湖里大约有鱼100÷20200=1000条.故答案为1000.【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体现了统计思想,统计的思想就是用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的信息.17.【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2=2×3=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8.BE=DF(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添加条件即可.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O=CO,BO=DO,∴当BE=DF时,可得解析:BE=DF(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O=CO,BO=DO,∴当BE=DF时,可得OE=OF,则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可增加BE=DF,故答案为:BE=DF(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720【分析】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再乘以1200即可得.【详解】由表可知,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为则(人)即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解析:720【分析】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再乘以1200即可得.【详解】由表可知,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占比为7914100%60% 50++⨯=则120060%720⨯=(人)即估计该校1200名初中学生视力不低于4.8的人数是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样本所占百分比估计总体的数量,理解题意,掌握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是解题关键.20.<【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详解】∵反比例函数中,k=﹣1<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A(﹣4,y1),B(﹣2,y2)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详解】∵反比例函数1yx=-中,k=﹣1<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A(﹣4,y1),B(﹣2,y2)都在反比例函数1yx=-的图象上,且﹣2>﹣4,∴y1<y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把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1【分析】首先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增根求出m的值.【详解】解:解方程可得:x=m+2,根据方程有增根,则x=1,即m+2=1,解得:m=-1.故答案为:-1【解析:-1【分析】首先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增根求出m 的值.【详解】解:解方程可得:x=m+2,根据方程有增根,则x=1,即m+2=1,解得:m=-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掌握增根的概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2.且【分析】根据二次项系数非零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且△,解得: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解析:4k ≤且0k ≠【分析】根据二次项系数非零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0kx x ++=有实数根, 0k ∴≠且△2440k =-≥,解得:4k ≤且0k ≠,故答案为:4k ≤且0k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牢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23.或5【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 解析:103或5 【分析】 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 ′E=∠B=90°,而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所以点A 、B ′、C 共线,即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则EB=EB ′,AB=AB ′=5,可计算出CB ′=8,设BE=a ,则EB ′=a ,CE=12-a ,然后在Rt △CEB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详解】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 ,在Rt △ABC 中,AB=5,BC=12,∴AC=22512+=13,∵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AB ′E=∠B=90°,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点A 、B ′、C 共线,即将Δ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 ′处,设:BE a B'E ==,则CE 12a =-,AB AB'5==,B'C AC AB'1358=-=-=,由勾股定理得:()22212a a 8-=+,解得:10a 3=; ②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 ′为正方形,∴BE=AB=5,综上所述,BE 的长为103或5, 故答案为103或5.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24.4【解析】解:∵DE平分∠ADC,∴∠ADE=∠CDE,∵▱ABCD中AD∥BC,∴∠ADE=∠CED,∴∠CDE=∠CED,∴CE=CD,∵在▱ABCD中,AB=7,AD=11,解析:4【解析】解:∵DE平分∠ADC,∴∠ADE=∠CDE,∵▱ABCD中AD∥BC,∴∠ADE=∠CED,∴∠CDE=∠CED,∴CE=CD,∵在▱ABCD中,AB=7,AD=11,∴CD=AB=7,BC=AD=11,∴BE=BC-CE=11-7=4.三、解答题25.解:(1)200,144.(2)见解析;(3)120名【分析】(1)根据阅读写作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学生总数,再用艺术鉴赏的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360°,即可得出“艺术鉴赏”部分的圆心角.(2)用总学生数减去“艺术鉴赏”,“科技制作”,“阅读写作”,得出“数学思维”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3)用“科技制作”所占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800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学生总数:50÷25%=200(名)“艺术鉴赏”部分的圆心角:80200×360°=144°故答案为:200,144.(2)数学思维的人数是:200-80-30-50=40(名),补图如下:(3)根据题意得:800×30200=120(名),答:其中有120名学生选修“科技制作”项目.26.解:(1)如图所示:点A1的坐标(2,﹣4).(2)如图所示,点A2的坐标(﹣2,4).【解析】试题分析:(1)分别找出A、B、C三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然后根据图形写出A点坐标.(2)将△A1B1C1中的各点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相应的对应点A2、B2、C2,连接各对应点即得△A2B2C2.27.(1)见解析(2)成立【解析】试题分析:(1)由DF=B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证△CEB≌△CFD,从而证出CE=CF.(2)由(1)得,CE=CF,∠BCE+∠ECD=∠DCF+∠ECD即∠ECF=∠BCD=90°又∠GCE=45°所以可得∠GCE=∠GCF,故可证得△ECG≌△FCG,即EG=FG=GD+DF.又因为DF=BE,所以可证出GE=BE+GD成立.试题解析:(1)在正方形ABCD中,{BC CDB CDF BE DF∠∠===∴△CBE ≌△CDF (SAS ).∴CE=CF .(2)GE=BE+GD 成立.理由是:∵由(1)得:△CBE ≌△CDF ,∴∠BCE=∠DCF ,∴∠BCE+∠ECD=∠DCF+∠ECD ,即∠ECF=∠BCD=90°,又∵∠GCE=45°,∴∠GCF=∠GCE=45°. CE =CF∵∠GCE =∠GCF , GC =GC∴△ECG ≌△FCG (SAS ).∴GE=GF .∴GE=DF+GD=BE+GD .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8.(1)见解析;(2)AE =3.【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AAS 证明△OBE ≌△ODF ,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2)先证出AE=GE ,再证明DG=DO ,得出OF=FG=1,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OBE =∠ODF .在△OBE 与△ODF 中,OBE ODF BOE DOF BE DF ∠=∠⎧⎪∠=∠⎨⎪=⎩,∴△OBE ≌△ODF (AAS ).∴EO =FO ;(2)∵EF ⊥AB ,AB ∥DC ,∴∠GEA =∠GFD =90°.∵∠A =45°,∴∠G =∠A =45°.∴AE =GE ,∵BD ⊥AD ,∴∠ADB =∠GDO =90°.∴∠GOD =∠G =45°.∴DG =DO ,∴OF=FG=1,由(1)可知,OE=OF=1,∴GE=OE+OF+FG=3,∴AE=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29.(1)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元;(2)可以盈利37.5元.【分析】(1)设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x元,则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0.8x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结合第二次购进的数量比第一批多1套,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单价=总价÷数量可求出第二批套尺购进时的单价,再利用总利润=单套利润×销售数量(购进数量),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设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x元,则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0.8x元,依题意,得:1001201 0.8x x-=,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第一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元.(2)第二批套尺购进时单价为5×0.8=4(元).全部售出后的利润为(5.5﹣4)×[100÷4]=37.5(元).答:可以盈利37.5元.【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掌握寻找相等关系列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0.见解析【分析】连接EO,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Rt△AEC中EO=12AC,在Rt△EBD中,EO=12BD,得到AC=B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连接EO,如图所示:∵O 是AC 、BD 的中点,∴AO =CO ,BO =DO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在Rt △EBD 中,∵O 为BD 中点,∴EO =12BD , 在Rt △AEC 中,∵O 为AC 的中点, ∴EO =12AC , ∴AC =B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1.(1)254(2)152【分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B=∠ED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B=∠DBC ,然后求出∠FBD=∠FDB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F=DF ,设BF=x ,表示出CF ,在Rt △C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BH ,设BH=DH=x ,表示出CH ,然后在Rt △CDH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再连接BD 、BG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详解】(1) 由折叠得,∠ADB=∠EDB ,∵矩形ABCD 的对边AD ∥BC ,∴∠ADB=∠DBC ,∴∠FBD=∠FDB ,∴BF=DF ,设BF=x ,则CF=8−x ,在Rt △CDF 中,222+=CD CF DF即2226(8)x x +-=解得x=254故答案:254 (2)由折叠得,DH=BH ,设BH=DH=x ,则CH=8−x ,在Rt △CDH 中, 222+=CD CH DH即2226(8)x x +-=解得x=254连接BD 、BG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G=DG ,∠BHG=∠DHG ,∵矩形ABCD 的边AD ∥BC ,∴∠BHG=∠DGH ,∴∠DHG=∠DGH ,∴DH=DG ,∴BH=DH=DG=BG ,∴四边形BHDG 是菱形,在Rt △BCD 中,S 菱形BHDG =12BD ⋅GH=BH ⋅CD , 即12×10⋅GH=254×6,解得GH=152.故答案:152【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翻折的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2.(1)5000;(2)条形统计图见解析;(3)18;(4)4%.【分析】(1)根据选A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2)根据(1)中的结果,可以求得选C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根据选B的人数为250,调查的总人数为5000,即可计算出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B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E的百分比.【详解】解:(1)本次调查的总人数是:2300÷46%=5000(人),故答案为:5000;(2)选用C的学生有:5000×30%=1500(人),补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B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360°×2505000=18°,故答案为:18;(4)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观点E的百分比是:2005000×100%=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3.菱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DE=BD,进而利用菱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四边形DBFE是菱形,理由如下:∵DE∥BC,EF∥AB,∴四边形DBEF是平行四边形,∴DE∥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