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
超声图像的特点 第一节
超声的黑白声像图由众多的像素组成,像素 的明、暗反映了回声的强、弱 荧光屏上最亮到最暗的影像变化为灰度,将 灰度分为等级称为灰阶(grayscale)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超声检查无创伤、无幅射、易行且价格相对 低廉,一般无需使用对比剂便可获得人体各 部位高清晰度的断层图像,还能观察运动器 官的活动和其变化,超声检查已广泛用于 内、外、妇产、儿和眼科的疾病诊断,并且 已成为许多脏器、软组织器官病变的首选影 像学检查方法
总论
X线的发现
1895 年 德 国 物 理 学 家 伦 琴 ( 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被用于 人体疾病检查,由此而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影像技术的发展(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亦获得了 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和核素γ-闪烁显像(γscintigraphy)
ä
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与优势
目 前 , 数 字 化 成 像 已 由 CT 、 MRI 等 扩 展 至 X 线 成 像,从而改变了传统X线的成像模式。数字化成像有 利于图像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应用图像存档与传输 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不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就诊,而且使远程 放射学(teleradiology)得以发展,实现了快速远程 会诊
影像技术的发展(2)
70和80年代分别开发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 CT ) 、 磁 共 振 成 像 ( 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发射体层显像,包括单光子 发 射 体 层 显 像 (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正电子发 射 体 层 显 像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X线图像由自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 成,属于灰度成像 这种灰度成像是通过密度及其变化来反映 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X线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X线图像上的密度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人体组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后者则指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程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物质的密度高,比重 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 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 像上呈黑影
放射诊断学领域的扩展
随着上述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宽了 原有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规X线诊 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和MRI诊 断 在 内 的 医 学 影 像 诊 断 学 ( diagnostic imaging)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目的
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 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 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 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疾病诊断的目 的
X线图像的特点(3) 第一节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内不同密度 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 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的相互叠加 这种叠加的结果,可使一些组织结构或病 灶的投影因累积增益而得到很好的显示, 但也可使一些组织或病灶的投影被覆盖而 较难或不能显示
X线管球的基本结构
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正常胸片
正常CR胸片
X线图像的特点(4) 第一节
普通X线图像是模拟成像,图像上的影像灰度 和对比度与摄片参数、冲洗条件密切相关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克 服了这一缺陷,如同其它数字化成像,通过 灰阶处理和窗显示技术,可改变影像的灰度 和对比度,从而使组织结构及病灶得到最佳 显示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现代 成像技术如超声、CT和MRI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 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一些部位如 胃肠道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而骨骼系统和胸部也多 首选X线检查
X线图像
X肝、胆、胰和生殖系统等 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现代成像技术,而X线检 查的价值有限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 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放射课 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 重要临床科室
对医学影像学医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医学影像学工作岗位的影 像专业医学生,除了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最 新动态和努力学习影像诊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尚需熟悉临床各相关 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 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才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不同成像技术的成像基础
第一节
X线与CT:依据组织间的密度差异,黑、白灰度 所反映的是对X线吸收值的不同 MRI:依据组织间的弛豫时间差异,黑、白灰度 所映的是代表弛豫时间长短的信号强度 超声:依据不同组织所具有的声阻抗和衰减的声 学特性,黑、白灰度代表的是回声的弱与强
X线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图像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图像,是由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 阵排列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X线发现者
最早拍摄的 人体X线片
X线公开发表
1896年拍摄的x线反转片
CT发明人
MR发明 贡献者
第一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的来源是图 像。各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不论是X 线、超声、CT或MRI,绝大多数都是以由 白到黑不同灰度的影像来显示。不同成像 技术的成像原理并不相同,其图像上的灰 度所反映的组织结构或表示的意义亦就有 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