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1) X线 1%
热能 99%
(2) 第三节 X线成像原理
x 线穿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的组织结构,被吸收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胶片或影像板上的剩 余 x 线量不同,激发出明暗不同的图像。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0.5)
} 基本被取代
一、普通检查 (一)荧光透视
(0.25)
(0.25)
1.优点 ①可观察内脏器官的运动情况 ②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
2.缺点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②图像欠清晰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小的病变
(1.5)
(二)x线摄影 应用最多的X线检查方法 得到某一部位、某一角度的瞬间图像
(0.5)
1.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②图像清晰 ③可留下客观记录
2.缺点: 不能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如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比透视稍
高。 透视和摄影各有优缺点,联合使用可提高应用价值。
(1.5)
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使机体选定层面的结构显示清楚,而该层前后方向的结构变模糊。
(2) ★X线成像基础:X线特性+密度和厚度差 ★影像对比产生的基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所形成的对比。 ★人工对比--用人工的方法向器官内部或其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形成的对比 ★病变成像基础---局部密度或/和厚度改变
自 然对 比
(1) 人工 对比
(1.5)
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
概述
一、医学影像学 1.影像诊断学 2.介入放射学
(0.5)
(1) 1.影像诊断学
应用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成像,了解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属 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成像技术:X线、 DSA 、CT、MR、超声、核素扫描等。 学习内容:X线成像、CT、MR
(0.5)
造影检查时引入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称为对 比剂。
(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
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无机碘:碘油 碘苯酯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
(0.5)
(0.5) (1)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而非工业用硫酸钡(内含硫化钡,吸收会产生高神经毒性)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自由电子群 ②电子群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电子群的突然受阻
(0.5)
X线产生的设备
主要包括 ①X线管 ②变压器 ③控制台 ④检查床
(0.5)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
(2) 碘剂:分两大类 ① 有机碘
用途:血管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使其他器官显影的造影 分型:离子型、非离子型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B 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C 非离子型碘制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价较高 ②无机碘 现已很少使用。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X线的特性 X线的产生 X线成像原理 数字X线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检查方法 检查中的防护 图像的特点 诊断原则与步骤 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的特性
(1)
X线是1895年11月8日伦琴 (德国)发现。又称伦琴射线。
病变 产生 对比
(1) 人体组织结构依据密度不同分
高 密 度: 骨组织、钙化灶 中等密度: 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 低密度: 脂肪组织、气体
(2) 第四节 数字X线成像(DR) 原理:X线摄影或透视装置同计算机相结合,
影像的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得到 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1)
2.介入放射学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引导和监视下采取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包括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栓塞、灌注、成形、消融、取异物术。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1.疾病诊断中起“侦察兵”的特殊作用
2.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介入放射学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1)
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了解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熟悉观察、分析、诊断方法 3.掌握正常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4.掌握各技术的价值与限度,正确选择
X线图像→像素化→数字化
(2) 分类 ➢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优点 ➢ X线辐射小 ➢ 摄影条件宽容度大 ➢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 图像信息可数字化传输储存
主要用于: 结构复杂或重叠严重的部位,如颌骨
(0.25)
口腔全景摄影
(0.25)
(二)软线摄影 ---又称钼靶摄影,其X线为电子群撞击钼靶所产生,波长 较长,穿透性较弱。 适合于软组织病变的检查,特别是乳腺
(0.5)
(2) 三、造影检查 ---向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内部或周围引入 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进行的X线检查。
(2)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原理:用计算机处理X线血管造影所得的数字化影像信息,消除 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造影血管的成像技术
方法:多用时间减影法:不含对比剂(蒙片)的数字矩阵图像- 含对比剂的数字矩阵图像→DSA图像
第六节 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三、造影检查
X线本质上是电磁波。 波长0.0006-50nm。用于X线成像的在0.008nm-0.031nm(40-150Kv)。
X线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1) 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Ag),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