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6.HZ32-3钻井事故案例
16.HZ32-3钻井事故案例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 “Why Tree”分析讨论.有两件事直接导致这 起事故: 1. 尼龙吊带失效; 2. 钻杆接头砸到钻工。钻工站在正常的位置 干活,他并没有看见钻杆坠落,没有机会避开。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四.
几点思考:
1. 安全管理不仅要抓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工作 程序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抓执行和落实; 2. 油公司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不能割裂开来,要互相 渗透、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举一反三,吸取经验 教训; 3. 出现问题以后,要客观分析事故原因,同时更要分 析主观原因,分析管理原因,绝对不应该推诿责任 , 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改进管理; 4. 安全管理要在加强薄弱环节和日常生产中容易被忽 略的地方不厌其烦的做细致的工作; 5. 激励与负激励机制必不可少。
5. 气动绞车的设计 - 没有气压限制装置,用于防止气动 绞车超过其安全工作负荷,或者超过提升系统部件的安全工 作荷载。 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由于撞击造成的削弱/切断吊索的风险; 以及吊索受到阻碍,气动绞车对吊索造成过强的拉力的风险。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三. 整改措施:
1. 上扣,甩钻杆作业和在工作人员不能置身于“安全地带”的情 况下,停止使用尼龙吊带; • 使用提升帽或者使用带有锁销的钻杆吊卡把钻杆送入小鼠洞; • 考虑把所有尼龙吊带(生产和钻井使用的)有选择的更换成 诸如蛇皮钢丝绳等更容易检查而且更耐磨损的吊带。 2. 建立一套严格的吊索管理程序 • 建立清晰的职责岗位— 指定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培训; • 不用吊索的时候,要保证立即将吊索妥善存放,保护好; • 在每次使用之前,或者在经受任何异常拉力,敲打或者撞击 的情况下,都要进行认真检查。在使用完以后,也应进行检 查。如果尼龙吊带是唯一安全的提升工具,那么必须考虑进 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比如使用备用安全系绳。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三. 整改措施:
3. 对CACT 所有索具进行评价,保证对所有载荷限制有充分的 认识和了解,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 把提升力限制在整个提升系统中最薄弱环节所能承受的最大 荷载之内。在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要保证所有相关人员了 解存在的危险,并且在提升作业期间躲到安全地带。 • 在所有提升驱动装置(如:气动绞车)上安装限载装置(带 有锁定控制),从而保证不会超过限定的安全工作负荷。 • 在所有提升驱动装置上装上标牌,标明安全工作负荷以及所 能供给的空压/液压与最大提升力的关系。 • 建立一套书面程序,明确规定改变提升装置工作条件设定值 责任人的责任与职责。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8月3日下午,CACT,COSL和深圳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代 表随即组成联合调查组,由CACT高级HSE顾问GRAESSLEY 先生任组长,赴HZ32-3平台对事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作业记录 2. 个人保护装置(PPE)的使用 3. 作业安全分析(JSA) 4. 安全隐患观察 5. 提升系统设备状况(绞车、滑轮、滚筒、绳卡、卸扣) 6. 索具状态及其管理 7. 作业程序的执行 8. 工作技能的培训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CACT作业者集团
一. 事故过程 二. 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 三. 整改措施 四. 几点思考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时间: 2003 年 8 月 3 日下午 12:20 地点: CACT 作业者集团 HZ32-3石油生产平台 作业公司: 中海油服 作业活动: HZ32-3-3 侧钻井 事故经过: 八月三日下午,天气晴朗,微风。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 (COSL) 钻井队完成HZ32-3-3井侧钻作业,正在下 3-1/2”钻杆进行通井和 下筛管作业。当时,第95根钻杆已位于转盘里,第96根 钻杆卡在吊卡上准 备与第95根钻杆进行连接,井架工操作气动绞车提升第97根 钻杆,准备 送往小鼠洞。捆绑钻杆的索具为尼龙吊索,缠绕在钻杆母扣下方。提升钻 杆过程中,井架工发现钢丝绳卡挂在井架V门的滚筒旁边,于是释放气动 绞车后继续往上提,同时观察钻杆底部公扣端吊离钻台的距离。就在这时, 尼龙吊索断了,第97 根钻杆掉了下来。钻杆顺着坡道下滑,钻杆母扣端 打到正在准备进行接单根作业的钻工樊立新后脑部位。事故发生后,平台 医生立即对樊进行紧急施救,13:10由直升飞机将伤者送往蛇口联合医院 抢救,16:00医院证实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 在吊钻杆的作业中使用尼龙吊索,吊索在作业过程 中反复与钻杆和井架的某些部位直接接触,造成累积 的尼龙吊索疲劳和损害(撞击、捏撮、切削点) 2. 钻杆与滚筒底部边缘或轴承座之间的撞击可能切 断吊索 3. 钻杆母扣端如顶住井架V门滚筒或轴承下缘,仍以 往的提升作业荷载提升钻杆,极可能发生吊索超载断 裂。操作不当有可能是直接原因,然而调查组在调查 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直接证据。
3.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潜在原因:
4. 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 将钻杆送入鼠洞和接单根作业同时进 行,会造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一旦提升系统失灵,工作人员 无法得到保护。这是该类作业的普通的钻井工作条件。对于 这一级别的风险,钻杆提升系统或作业程事故案例分析
三. 整改措施:
5. 对吊运作业的工作安全分析( JSA )进行修改,加入挤伤、 撞伤和割伤吊索等的风险评估。同时包括对这些风险进行控 制的适当措施。当有多种作业必须同时进行时,要考虑改变 原来的作业程序,让有风险的作业人员暂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6. 与中海油服就如何改进安全管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讨, 寻求改进措施。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潜在原因:
1. 2. 尼龙吊索管理 - 吊索的用途很多,放在管架甲板上,容易受到物理 损坏。没有专人负责吊索的存放和使用。调查组在甲板上找到受损的吊 索。 吊索检验 - 界定“过度磨损”的标准不清晰,用目测确认吊索是否 满足原设计强度,具有主观性。在运送钻杆到”鼠洞”的作业过程中, 不太可能发现吊索是否受到损害。断损的尼龙吊索是否能承受额定荷载, 尚不清楚。 井架设计 - V-门上的滚筒有一个介于轴承和滚筒之间的空隙,钢丝 绳/吊索可能进入这一空隙并可能被这个间隙卡住。这样就会发生钻杆 被卡在滚筒下面,从而给吊索施加很高的张力。 V-门的高度比钻杆短两英尺,当钻杆被提起的时候,容易发生钻杆撞击 V- 门上的滚筒 , 给吊索施加额外的张力,这一结果会导致绑定钻杆的吊 索撞击滚筒与轴承之间的地方,这是这起事故吊索失效的最有可能的原 因之一。
HZ 32-3 钻井人员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三. 整改措施:
4. 重新评估现有四座平台和在建的两座新平台的井架设计问题。
• 对滚筒进行重新设计,保证在海上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操作可 靠,消除任何挤伤、撞伤和割伤索具的危险。同时考虑采用 一个可拆卸式的滚筒,这样在需要的情况下,就可以在 CACT 任何平台上安装,而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则可以妥善 地保存起来。 • 加强对滚筒的检查和保养。在每次钻井作业之前要检查滚筒 是否工作正常(包含在钻井之前检查项目清单之内)。 • 派专业技术人员去宝鸡石油机械厂审核井架设计,避免新建 井架V门高度小于钻杆长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