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 概论
研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规律。
例如:循环系统中的心脏如何射血、血液如何在血 管系统中流动的规律等。
(三)整体水平:
研究完整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 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 律。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 性质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是研究生理活动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
外的环境中各种变化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 理变化的规律。
三、生理学的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研究细胞各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 的理化变化过程。 例如:肌肉的收缩功能是由于肌细胞和腺细胞的生 理学特性决定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器官、系统水平:
(1)低级中枢。低级中枢主要包括脊髓、 脑干、间脑和小脑四部分。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 椎管内。 脊髓的基本机能有两个:一是传导机能, 如通过脊髓把躯体和内脏器官的活动状况向 脑传导。二是反射机能,脊髓可调节某些简 单的本能反射活动(如排泄、膝跳反射), 是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中枢。
高级中枢。 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其最高级的调节者是大 脑皮层。 大脑位于颅腔内,分左右两半球,覆盖在间脑和小脑的 上方,状如合拳,左右半球由胼胝体连结。其深部为大量 的神经纤维和脑浆。 成人脑重平均约为1500克,占整个神经系统重量98%, 约为身体重量的1/50。
覆盖于整个大脑表面的一层叫大脑皮层,是人 类心理活动最直接、最高级的物质基础。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细胞体最集中的地方,约有 140亿个神经元分六层规律地排列着。 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厚度平均为 2.5毫米。
(二)脑机能定位理论
1811年,贝尔(C Bell)根据人脑形态与功能的不 同,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 --该发现成为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
1960年代,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理论。
(三)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
英国生理学家谢灵顿、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建立 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形成神经生理学的经典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自 然科学基础。 --该理论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现代电生理学方法 和现代神经生理学理论的产生。
二、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
神经元的机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 和机能单位。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元的大 小、形状和类型是复杂多样的,但每个神经元的 结构都是共同的,即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由胞体发出的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
树突一般较短,分枝较多,能接受刺 激,并把冲动传向胞体。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而且较长, 其外围包有一层髓鞘,以保护轴突并防止冲 动的扩散。 其末端的分枝叫神经末梢。
脑干由延脑、桥脑和中脑组成。它既是大脑、小脑联系 脊髓的通道,又是许多内脏器官活动和视、听定向活动的 中枢部位。呼吸、心跳、吞咽、呕吐、喷嚏以及视听觉探 究反射都受脑干的调控,这一部位受到损伤,生命活动将 受到威胁,故而脑干有“活命中枢”之称。 间脑位于脑干上方和大脑两半球之下,包括丘脑和下丘 脑两部分。丘脑是大脑皮层下的感觉中枢,它是传入神经 的转换站。除嗅觉神经外,其余传入神经都要在这里转换 神经元。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最高部位,调节内脏活动 和内分泌活动,还是情绪反应的高级协调单位。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利用微电极技术对细胞电活动进行记录,是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 本研究方法。 --增加了网状非特异系统的认识,大大超越巴甫洛夫的经典反射弧 概念。
(五)化学通路学说
起源于1970年代。 明确神经冲动的传导不仅在一个细胞内以电化学的方 式进行,在神经元之间还以化学传递的方式进行。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 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 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 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
外。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 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 缘科学。 神经科学包括脑研究的许多理论与技术,如神经生理 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免疫学等。因此,吸收脑综合研究 的新成果对生理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科学。 脑事件相关电位(ERP)、计算机控制的层描技术 (CT)、核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 等技术,为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进入分子水平研究。
(六)当代神经科学的崛起
1970年代中期,神经免疫技术和单克隆技术出现。 ERP、CT、fMRI、PET等相继出现。
--形成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神经科学。
第二节 生理学心理学 基本知识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 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 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大脑皮层的表面有许多皱褶,凸起的部分叫回,约占 1/3,凹陷的部分叫沟或裂,约占2/3。
比较重要的沟裂有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它们把大 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机能各不相同的
区域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 叶、枕叶和颞叶。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 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二、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人类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认识,大体可分为6个 相对的历史时期。 (一)自然哲学理论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医书记载“信者,五脏六腑之大 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公元七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把心理活动与 呼吸功能加以类比。 --反映了生理心理学理论的萌芽。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 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立体定位技术
二、脑损伤法 横断损伤 吸出损伤 电解损伤 扩布性阻抑 冰冻方法 神经化学损伤 三、刺激法 电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
四、电记录法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六、脑成像技术
七、分子遗传学技术
正向遗传学 逆向遗传学—转基因动物 基因剔除
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基因失去活性的技 术。 去除原核生物细胞、真核生物的生殖细胞、体细胞或 干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等。广义的基因敲除包括某个或某 些基因的完全敲除、部分敲除、基因调控序列的敲除以及 成段基因组序列的敲除。 常用同源重组的方法。 敲除的基因用以观察生物或细胞的表型变化,是研究 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生理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项旭映
xiangxy0922@
生理学简介
一、概念:
人体生理学简称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活动 规律的科学。 如:人体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肌肉收缩与舒张、神经传导兴
奋、呼吸运动、消化与吸收、腺体分泌等。
二、基本任务:
轴突就是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聚集成 束,构成分布于全身的神经,能将冲动从胞 体传出每个神经元在结构上是独立的。 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 或树突相接触,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突 触而实现的。
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活动的最高调节者, 由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