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题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厉精图治谱新曲,浓墨重采书华章。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襄阳民间传说既有阳刚挺拔之气,又有纤()柔婉转之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蕴藏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唾()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诸葛亮青年时以师礼对待庞德公,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B.篝火晚会上掌声雷动,笑语连连,同学们聚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多宝佛塔的设计者真是别出心裁,建造的格局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自“四个襄阳”活动开展以来,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不但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思想品德优良。

B.“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获得,取决于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那么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 ③①⑤②④B. ③⑤①②④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⑤①④②6.名著阅读。

(2分)约在四分之一海里的空间内,我没有停步,几乎不断地看到这些珍品。

尼摩船长向我招手,我跟着他走。

这段话出自(作者)的《》。

这部作品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作品是结合的成果,因而作者被誉为。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儿女共沾巾。

(2)抽刀断水水更流,。

(3)行到水穷处,。

(4)《赤壁》中以假设咏史,借史倾吐心中抑郁之气的名句是,(5)月光下,思念远方的朋友,希望他年年平安,我们就不禁想起了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

(6)不戚戚于贫贱,。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在“学雷锋活动月”中,班长倡议大家利用星期天去福利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可小刚以星期天准备去郊游为理由不想参加活动。

假如你是班长,你将怎样劝说他参加?(2分)9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阅读古诗,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历史;欣赏古诗,可以感受诗歌文化独特的魅力。

现在,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8分)【标语拟写】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为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分)【活动设计】本次活动要成功举行,离不开大家的分工合作。

班长张华已经拟定了两个活动形式,请你仿造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2分)活动一: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二:声情并茂诵古诗活动三:活动四:【拟写过程】请你为活动一写过程,至少三步。

(2分)【对联重创】诗的王国群星灿烂,风流人物各领风骚。

小明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下联。

(2分)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下联:狱中书志留取丹心文天祥改为: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0—11题。

(4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2分)11请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2分)(二)古文阅读。

(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注释】①属:撰写。

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南:意思是向南。

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无从致.书以观:(2)时闻.之:1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时闻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C 其.归也俟其.欣悦D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洛之士翕然师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15 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内容:情感:16 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三)阅读《十三岁孩子的忧伤》,完成17----21题。

(14分)①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

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③那天中午,我开了车从家里带着煲好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很安静,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

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

”“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④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⑤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⑥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

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⑦“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

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

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⑧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为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

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⑨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因此委屈儿子。

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⑩“不好。

”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

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⑾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

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⑿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哪怕只是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

⒀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17 阅读本文,请简要概括13岁的桑岩忧伤的原因。

(2分)18 本文第⑦段交代了小哥哥的处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9 善良的心是温柔的枕头,本文中桑岩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3分)20 结合具体语境,试分析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柔软”的含义。

(14分)A 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B 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为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21 本文向我们传递的是生活的正能量,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一点感受。

(2分)(四)阅读《水的语言》完成22----26题。

(12分)水的语言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息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

热气泡在冷水中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

气泡破裂时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

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

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

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

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