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我见
XX课件在各类奥林匹克比赛中,我国的选手多次获得胜利,然而若提及诺贝尔奖,我们则是望而叹之。
前者注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而后者更兼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精神。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而关键是创新的精神有没有激发出来,有了精神才能拓展能力。
就此素质教育就从学校首先展开了。
小学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教育的重要起点。
以我所在的地区来说,小学素质教育正处在积极推行的状态,许多教师还处在探索尝试之中,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突然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手段感到新鲜而满意,更多的是好奇。
就拿太和镇中心小学来说,学校联合周边的力量(工厂村庄农场等)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认识大自然的生产过程和建筑过程。
这种实践的反馈效果非常的好,从第一次实践活动开始,参加实践的小学生充满了求知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他们会到阅览室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我觉得这种教育手段比起以前的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授灌输好几百倍,真实的东西往往比虚拟的东西更能激起人们的注意,特
别是小学生。
但有些老师却对实践活动提出怀疑,他们觉得,实践基地是校外的活动,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哪还有心思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呢?学生整天想着他的小制作,哪里还有精神做作业?另外有些老师还担心,建立实践基地需要投资,学校负担加重;组织学生实践要担心学生的安全,曾加了老师与家长的负担。
对此我不作评论,我相信实践可以证明一切。
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观念。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期末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于是教师变相地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学习跟不上就请家教,坚持学习成绩高于一切。
作业占去学生的活动时间,把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封装起来。
其实,人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完全自由的思想过程中实现的,应该还给学生自由的活动与思想空间,并且指引正确的方向。
素质教育必须认真推进教学上的改革。
过去总觉得知识量越多就越有本事,现在我要否定这种观念了。
现在,学会一种知识,已经不能只单纯的学会这种知识,而是还要学会知识的重新组合和拓展——知识的创新。
记得我在实习时,学生们坐在座位上像个小老头,一个班六十几个人整整齐齐地坐在那儿,没有老师允许就一声也不敢吭,我觉得是
在看木偶戏。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我觉得应以讨论或活动为主。
不久前从广播听来一则报导:某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实验班抛弃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而采取实践考试。
考试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物品(如砌积木,画画等等),老师再根据他们作品的质量发给元以内不同的奖金,让学生拿着得到的奖金到附近的超市购物,购物合计奖金额刚好等于所得奖金,其中至少有一件物品是为家人买的。
这种考试不仅反映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更能看到学生对数学品德常识等等各方面的认知。
学校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重点在于软件的开发。
在软件场上教育软件逐渐增多,但真正能运用到教学上的却不多,在本地区,软硬原因都存在:不是硬件设备缺乏就是教师没有操作多媒体的能力或者两者兼有。
教育具有超前性,教育者必须有预见性,积极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也应有我要学的观念,而不是要我学。
总之,素质教育是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体合作才能做好的。
XX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