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
(描写)
交 融
心境:闲
(抒情)
1、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
景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
绘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景特点:皎洁、空灵。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 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 横。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 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课文创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 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因御史李 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 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 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 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 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 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 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 贬黄州。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才华横溢的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
你能从这首词中看出苏轼热爱生活、 豁达处世的人生信条吗?
阅读判断,选择错误的一项(D )
A首句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及游兰溪之时令,着一
“浸”字写出了兰溪的活力。
B次句写漫步兰溪边,突出兰溪的洁净。三句补足 洁净的原因,同时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C下阙“流水尚能西”悟出“人生”能“再少”, 何必哀叹衰老的哲理。
D全词虽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力求振作的精神,但 也掩盖不了诗人消极隐退的悲凉情绪。
课内练习
1.苏轼承天寺夜游的 原因是( B)
A.解衣欲睡 B.月 色入户
C.无与为乐 D.怀 民亦未寝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①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 B)
A.庭院 B.月光 ②“竹柏影”是指:(B )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划分朗读停顿:
• 念/无 与 为 乐 者 • 但/少 闲 人/如 吾 两 人 者 耳 • 遂/至 承 天 寺/寻 张 怀 民
• 庭 下/如 积 水 空 明 • 水 中/藻、荇 交 横
• 盖/竹 柏 影 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 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 有一个小的停顿。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
1、注意字音、停顿。 2、把握技巧,体会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s至uì)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 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zǎo)(xìnɡ)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孤独无聊,借月排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 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致来夜赏 明月;实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场 的鄙视,也是对宦海浮沉的解脱和受诬遭贬的排 遣。
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 含其中。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是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
不是。“闲人”,即清闲的人.首 先指具有闲情雅致之人。其次,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虽然他在政治上有远大 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 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A.积水空明 B.水中藻、荇交横
③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A.比喻 B.拟人
④翻译这个句子: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
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
月光下的影子啊。
身临其境
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
实 践
样的语言对白?他们会谈生世遭遇, 抒理想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 无限风光?
创
新
怀民 兄
呀…
…
我说子 瞻
兄……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月 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 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 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 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 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结:苏轼遭遇“文字
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 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 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 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 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 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 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于是 共同、一起
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原来 只是 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 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 很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因为想到没有人与我同 乐,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 睡,(于是)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 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 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课文结构 欣
时间:10月12日
记 然 地点:承天寺 (记叙)
承起 天行 寺
缘由:月色入户 同游者:张怀民
情 景
夜 游 庭下月色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