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练习题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北冥.( ) 抟.( ) 濠.梁( )鲦鱼( ) 鲲.鹏( ) 迁xǐ(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6分)(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亦若是则已矣(3)去以六月息者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6分)(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去以六月息.( )(3)怒.而飞( )(4)安.知鱼之乐(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请循.其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是”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问今是.何世B.是.鸟也C.亦若是.则已矣D.是.鱼之乐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海运..也,尘埃也..则将徙于南冥 B.野马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6.根据提示填空。
(5分)(1)《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分别选自《庄子》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
庄子,名周, (填朝代)时期哲学家,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2)《北冥有鱼》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北冥有鱼》一文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近国学,分享智慧”吧。
(11分) (1)【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要求含有“经典”一词。
示例: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2)【诵经典华章】唐代诗人元稹《送友封》中写道“鹏翼张风期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北冥有鱼》中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阅读理解(一)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鹏之.徙于南冥也子之.不知鱼之乐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化而.为鸟学而.不思则罔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4分)12.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4分)(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4.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3分)15.庄子为什么说“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3分)(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蓝河侯。
蓝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③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④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⑦,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⑧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③中道:道路中间。
④鲋鱼:鲫鱼。
⑤波臣:海神的臣子。
⑥激:引。
⑦常与:常在一起的。
⑧然:乃,就。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将贷子.三百金( )(2)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我只需一斗或一升的水就能活命,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18.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后来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参考答案1. mínɡ tuán háo tiáo kūn 徙2. (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2)亦若是/则已矣(3)去/以六月息者也3.(1)记载(2)气息,这里指风(3)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怎么(5)完全,肯定〔是这样〕(6)追溯4. A5. D6. (1)逍遥游秋水战国道(2)其翼若垂天之云(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7. (1)弘扬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示例:“孟母三迁”的故事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但不是“封建糟粕”。
《弟子规》中更有许多使人受益的东西,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学习,有选择地继承。
8.(1)迁徙(2)离开9. A10.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
(2)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3)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11.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12.①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13.(1)白鲦鱼(在河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14.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原因: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立场的不同——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另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15.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表现出他顺应自然、远离现实、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
16. (1)你(2)使……活17.我只需一斗或一升的水就能活命,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18.涸辙之鲋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19.这个故事说明了远水不能救近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言过其实、形式主义比比皆是,与其空头许诺,不如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
【参考译文】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
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
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
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能否有一点水来救活我?’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