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内经选读六节藏象论()

3.2内经选读六节藏象论()


3.从勇怯角度 程杏轩:‚气 以胆壮,邪不可干, 故十一脏取决于 胆。‛
4.从精神思维角度 马元台:‚盖肝 之志为怒,心之志为 喜,……孰非由胆以 决断之者乎?‛
5.从校勘角度,疑系衍文 郭霭春:‚此文系后 人符会十二官之说,窜入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一句。‛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一代宗师——郭霭春
生 命
根本
心者,生之本
《素问· 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 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 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 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含广义和 狭义
神之变也
新校正引全本及 《太素》作“处”
1.呼吸之气 2.一身之气
肺者,气之本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 《素问· 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 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 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素问· 六节藏象论
一、五脏功能及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脾者,仓廩之本,营之居也
脾者,仓廪之本
营养 物质
运化 转输
营之居也
脾为后天供养人体生命活 动 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根本
二、五脏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外华、所充五体)
心 肺 肾 肝 脾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三、五脏位置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心 肺 肾 肝 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哭闹、吸吮、 痛痒
魄之处也
与生俱来的 本能活动
先后天之精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素问· 金匮真言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精之处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音义 同疲
疲劳 (方言)
肝者,罢极之本
一说:免也, 耐也。
关于“罢极之本”,认识不一:
疲极劳困 “罢极”当作“四极”,“四极”即“四肢”。— —《素问绍识》 “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其“极” 字则训为“疲困”。——李今庸 “罢”解作“罴”,即雌熊,雌熊力大。——《选 读》 罢”当按一般读法,作“爸”,其义即“免去”, 消除、取消之义。“极”作“劳”解。——傅贞亮
6.从字形角度 王洪图认为‚十 一‛当作‚土‛ 字。
六、其他
旧说 疑衍
以生血气
化生再生 净化解毒 肝藏血 净化血液 令血气清
其味酸,其色苍 其味甘,其色黄
疑系旁注 误入正文
回顾要点:
五脏功能及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五脏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外华、所充五体) 五脏位置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六腑功能概述 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解 背诵302段
转化 水谷 之味
摄入排泄
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1. 从调畅气机角度 2. 从通达阴阳角度 3. 从勇怯角度 4. 从精神思维角度 5. 从校勘角度 6. 从字形角度
1.从调畅气机角度 李东垣:‚胆者少阳春 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 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2.从通达阴阳角度 张介宾:‚足少 阳为半表半里之经, 亦曰中正之官,又曰 奇恒之府,所以能通 达阴阳,而十一脏皆 取乎此也。‛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位居膈 上阳位
表示 程度
通 应
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功能属 阳类火 春夏为阳 夏为太阳
位居 膈上 阳位
疑系 王冰 误改
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甲乙经》 《太素》均 作“少阴”
秋冬为 阴 秋为少 阴
位居 膈下 阴位
疑系 王冰 所改
秋冬为阴 冬为太阴
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甲乙经》 《太素》均作 “太阴”
《甲乙经》 《太素》均 作“阴”
肝“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位居膈 下属阴
春夏为阳 春为少阳
到也
方位居中 长养万物
脾“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由阳位到 达阴位
复数形式 含六腑在内
四、六腑功能概述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 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中空之态 形似器皿
郭霭春,天津人,30年代初毕业于天 津崇化学会,50年代后期起,担任天津 中医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天津中医学院唯一终身教授,我国著名 医史文献学家、中医学家、目录学家、 校勘学家、教育家、史学家、诗人。
代表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素问校注》、 《黄帝内经词典》 《灵枢经校译》、《内经知要补注语译》 《伤寒论校注语译》、《难经校注语译》 《金匮要略校注语译》 《中国分省医籍考》等

本篇前半部分谈论六六之节、九九制会,以明 天之度、气之数,后半部分论述藏象理论,故以 《六节藏象论》名篇。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 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 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 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素问· 六节藏象论
素问· 六节藏象论
主讲:田露
目的要求:
理解“藏象”的概念
掌握五脏的功能与体表”的理论
题解:六节藏象
六节:六十天为一个甲子周次,称为一节。 六节定为一年。 藏象:藏有二义,一指脏器;二指藏精藏神。 象有三义,一指脏腑机能活动反映于外的各 种生理的或病理的征象;二指脏腑的实质解剖形象; 三指脏腑所通应的自然现象。

梦境 幻觉
魂之居也
低级意识 活动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 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 六节藏象论
元· 滑寿调整为: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 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 而入出者也;其味甘,其色黄,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