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鱼类、虾类、蟹类等经济动物资源种群划分、年龄、生长、繁殖、食性、洄游、分布等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各领域最新研究实例,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study method on fisheries resources biology including stocks identification, age and growth, breeding, food, im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etc. The fish, shrimp, and crab are related target species with the fish as the focus. We hope that students can follo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field all over the world by the theory and some case studies learning, and get professional basis for the fisheries related job.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渔业生物学的视野、学科思维和方法论,从而认识、研究和解决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海洋资源与环境基础科学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普通动物学和鱼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程内容以渔业资源种群生活史为核心,在了解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背景基础上,为渔业资源种群动态评估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生物学参数与科学参考,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渔业资源种群生活史以鱼类为主,全面介绍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涉及的种群划分、早期发育、生长、繁殖、摄食、洄游、分布等基础生物学特征;同时课程简要介绍世界及中国海洋渔业资源与渔场概况,为开展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知识背景积累。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鱼类学;普通动物学。
同时,课程是本专业其它课程,如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渔业经济与管理等的重要基础,在渔业资源专业的课程教育体系中,本课程为重要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引导并培养学生运用渔业生物学知识来认识、研究和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增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理解和掌握渔业种群的基本概念,以及渔业种群生活史过程中的早期发育、生长、繁殖等基础生物学过程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基本技术;了解鱼类洄游、分布的环境与生物影响机制,及基础研究方法(知识目标);
(2)为渔业生物学其它相关方向的研究与资源管理应用积累较充分的学科基础知识(知识目标);
(3)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习,基于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选题并团队协作完成science project(大作业),初步具备自主学习、文献搜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力目标);
(4)了解渔业资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训练科学基本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会撰写学术文章和技术报告(能力目标);
(5)提升全局意识、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理解现实问题;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提问和课堂讨论等。
本课程将包含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问题分析和论文撰写等作业。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参考教材:
陈大刚主编,渔业资源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任一平主编,渔业资源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2020。
2、主要参考书:
(1)邓景耀,叶昌臣。
渔业资源学。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邓景耀,赵传絪等。
海洋渔业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