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级医院评审与护理

等级医院评审与护理



• •

• •
重点项目★可单项否决,终止评审
患者安全十项目标
•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含★)(腕带 、交接、确认)

• •
2、提高用药安全。(药品摆放、安全用药、药师介入、配伍禁忌、重点药品观察 、高危药品警示)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有 效沟通、特殊情况、口头医嘱、双重复核、保留安瓶) 4、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含★)(危急值、登记报告)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含★)(体表标示、四方 确认 、手术暂停、安全核对 ) 6、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六步洗手、无 菌操作、医疗废弃)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含★)(腕带 、交接、确认)

• •
2、提高用药安全。(药品摆放、安全用药、药师介入、配伍禁忌、重点药品观察 、高危药品警示)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有 效沟通、特殊情况、口头医嘱、双重复核、保留安瓶) 4、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含★)(危急值、登记报告)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含★)(体表标示、四方 确认 、手术暂停、安全核对 ) 6、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六步洗手、无 菌操作、医疗废弃)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床护比、警示标记 、报告评定) 9、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含★)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评价医院对医院评审标准与要点的遵从程度:即评价医院对规章、制 度、流程、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的执行力。
评审方法----“追踪检查法”
• 个案追踪:追踪护士到每一个病人 • 系统追踪:追踪护理部、护士长 • 重点追踪:危重病人,病人的转科等
主要内容
范围: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共7章73节381条 标准与监测指标
等级医院评审 学习分享
刘莎娜
主要内容
一、相关政策 二、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简要说明 三、护理安全十项目标 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等级医院评审 的相关政策
等级医院评审概念 等级医院评审机构及成

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等级医院评审的概念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是指对医疗机构的功 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 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专业技术活动。 通过周期评审,引导医院进行科学化、精细 化、专业化管理,逐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断提 高可信度和满意度。
关注的 重点
返回
关注的 重点
返回
关注的 重点
返回
关注的 重点
返回
关注的 重点
返回
关注的 重点
希望发现更多实例
关注的 重点
希望发现更多实例
关注的 重点
护士加强临床护理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
提高护理质量
患者得到 及时检查 及时治疗 挽救患者生命
这一切
体现护士的职业价值 体现护士的知识价值
二、《标准及实施细则》 的简要说明
指导原则
特点
评审方法
主要内容
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 评审的重点
指导原则
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

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 主题 “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特 点
通过评审工作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
发展方式上 :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
达标率≥90% 完全达到 有持续改进且成效良好 做到PDCA 达标率≥80% 一般水平以上 有监管有结果 做到PDC 达标率≥60% 一般水平 有机制且能有效执行 仅做到PD 达标率≤60% 一般水平以下,仅有制度 或规章或流程,未执行 仅P或全无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
第1至第6章共67节344条 标准,用于实地评审
第7章共6节37条 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运行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名称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第二章 医院服务 第三章 患者安全 (新增)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 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 持续改进 第六章 医院管理

1 1 1 1 1 1

165 30 60
核心(重点★)
3 3 4 11 2 6
60项条款与护理密切相关
评审标准项目分类
基本标准项目: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核心标准项目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 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 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重点)标准”,带 有★标志,具备单项否决(终止评审进程)的作用。 可选标准项目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 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的项目,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 展的项目。
靠陪伴护理
这样能确保患者安全吗? 这样能使患者满意吗?
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记录本
• • • • • • • • • • • • 责任制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分级护理 重危病人护理 健康教育处方单 设施与环境 护理安全管理 设备 手术室 消毒供应中心消防 • • • • • • • • 实施责任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实施科学排班 合理配备护士 和谐护患关系 简化护理文书 加强护理员管理 优化病区环境
最终目的
患者
患者 医师
患者
患者 整体护理
小 结
• • • • • 病人安全是中心 优质护理服务是重点 实地检查与满意度测评是主要方式 体现措施的时限性、有效性、改进性 客观、规范、准确、及时的记录必不可少
细节就是魔鬼 细节决定成败
• 病区内随意加床乱七八糟
起码不应是:
• 患者护理 主要靠家属
主要靠自聘护工
• 患者病情变化 主要靠家属叫护士
• 患者有事
• 患者夜间护理
主要靠床头铃叫护士
主要靠陪伴
• 整个病房
陪伴睡觉横七竖八
起码不应是:
• 患者呼吸机护理 靠陪伴看着
• 患者鼻饲管
• 患者导尿管
靠陪护伴注入
靠陪伴观察、倒尿
• 患者气管套管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床护比、警示标记 、报告评定) 9、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含★)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 • • • •
重点项目★可单项否决,终止评审
• • • •
身份沟通核部位, 洗手用药验危机。 别倒别压不良报, 鼓励病安与管理。
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机构及成员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委员会是评审医疗机 构等级的专门机构,由卫生、财政、物价、 人力社保、科技、编委办等部门组成,评审 委员会实行主任委员领导下的民主评议制。
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一)医院层面:提高医疗质量、提高 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实力。 (二)病人层面: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保障优质服务、保障病人权益。 (三)医务人员层面:搭建技术平台、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素质。
评审结果判定原则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
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
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
要求。
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
第一章至第六章获得通过的要求
项目 类别 C级 第一章至第六章每章节 每条平均达到 B级 A级 C级 其中22条核心标准 各条达到 B级 A级
或5分 甲等
务人员积极性。
评审方法----“追踪检查法”
现场评审的方式是通过一个事例、一个病人的服务全过 程,将所涉及各专业和科室的标准条款贯穿在一起。
用“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病人”实际感受诊疗服务的经历 ,了解与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 通过追踪个别病人在医院医疗护理系统中的经历与感受,评价医院服 务整体的连贯性。 评价病人在接受诊疗的服务过程品质、环境设施,注重病人的安全、 权益及隐私的保护、医院感染控制。
管理模式上 :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
信息化管理。
投资方向上 :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
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特 点
在“三个转变”基础上实现“三个提高”
提高效率:通过资源纵向流动提升服务体系整体绩效
提高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待遇: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
体现护士的技术能力
体现护士的技术水平
护理水平提高得到医生充分认可
起码不应是:
• 床护比例低于1:0.4 • 护士不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护士只管打针、发药等技术操作
• 护士很少到病房 • 护士很少与患者沟通 • 护士说话爱搭不理 • 护士不能单独护理患者
• 夜班全病区只派一名护士值守 ,全靠家属护理
乙等
或7分 ≥60%
≥50%
或10分 ≥20%
≥10%
或5分 1O0%
1O0%
或7分 ≥70%
≥60%
或10分 ≥20%
≥l0%
≥90%
≥80%
评审的重点
• 涉及病人安全项目必查 • 核心条款(★)必查 • 自评为A或D的项目必查
• 评审关注的重点:质量、安全、服务
三、十项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十项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