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6、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定位管支持检查
定位管支持是稳定定位管水平的一个主要部件,由两个双耳套筒和一个支持管组成。检查定位管支持本体、双耳套筒应完好无裂纹,顶紧螺栓及螺母无缺失。
通过观察双耳套筒本体上面的小孔,检查支持管是否安装到套筒底部。
(4)定位器检查
检查定位器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器有无弯曲、损坏。
定位器端部定位钩是否存在烧伤磨损现象。
(2)腕臂绝缘子
检查腕臂棒式绝缘子外观状态,应无破损、放电痕迹,瓷绝缘子釉面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2。腕臂绝缘子铁锚压板应安装正确(如图2),U螺栓上应为双螺母,无偏斜、锈蚀现象。应按照清扫周期定期对绝缘子进行清扫。腕臂绝缘子检查标准参照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执行。
(3)支持装置外观
①腕臂管
检查平、斜腕臂管外观状态,应无弯曲、变形、锈蚀等现象,管帽应安装齐全、无破损,平腕臂是否水平。
定位线夹U型销正确安装方法为从无环夹板穿向有环夹板方向,若安装时U型销从有环夹板穿向无环夹板,则定位线夹与定位器连接不牢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U型销钉从无环夹板穿出有环夹板后,为防止震动脱落,应将U型销钉向上折成60º角,在检查定位线夹时要对U型销钉的折弯角度进行检查,若角度不足应及时进行调整,防止脱落。同时要检查定位线夹紧固螺栓穿向是否正确,按照安装标准,紧固螺栓的穿向应该是与U型销钉的穿向是一致,即从无环夹板穿向有环夹板。
BJL0105C
顶紧螺丝M12
75
70
背母M12
50
46
4
55型套管单耳
BJL0106C(55)
U螺栓M16
70
65
5
70型套管单耳
BJL0106C(70)
U螺栓M16
70
65
6
铝合金定位管
BJL0310C
顶紧螺丝M12
75
70
背母M12
50
46
7
定位支座
BJL030201C
U螺栓 M16
70
65
BJL030301JW
定位管与双耳套筒连接状态检查:双耳套筒上销钉应无裂纹、变形、锈蚀等异常情况;双耳套筒销钉上开口销安装正确无缺失;双耳套筒顶紧螺栓状态良好。
定位管管帽检查
按照设计要求,对于定位管加装管帽的标准是:抬头定位管要增设管帽(防止进水),低头定位管无需设置管帽,因此在现场检查时,首先判断该定位管是否需要加设管帽,再检查管帽状态,定位管管帽应无破损。
5作业流程
图1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流程图
6工具材料和人员
表1人员要求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安全等级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1
四级
2
驻站联络员

1
三级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2
三级
4
地线操作人员

2
二级
5
高空作业人员

3(2)
三级
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2(4)
二级
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②双套管连接器(套管座)
检查双套管连接器外观状态,应无弯曲、变形、裂纹,锈蚀及零部件缺失、损坏等现象,连接螺栓应朝来车方向,双套管连接器应与平、斜腕臂垂直(图3、图4)。
③腕臂支持
检查腕臂支持外观状态,应无弯曲、变形、裂纹,锈蚀及零部件缺失、损坏等现象,腕臂支持位置应安装正确,支持的一端套管单耳距平腕臂绝缘子为100mm;另一端套管单耳安装在斜腕臂上与定位环间距100mm,正定位时(图5)在定位环上方,反定位时(图6)在定位环下方。腕臂支持双耳套筒顶紧螺栓应朝上安装(如图7)。
定位器本体必须处于受拉状态,若处于受压状态易对定位器本体造成损伤,因此在定位器定位钩环和定位器支座连接处两个钩环应该处于相互拉伸的状态,若出现相互对顶说明安装错误应及时调整。
(5)定位线夹检查
检查定位线夹(锚支定位卡子)本体是否有影响使用的质量缺陷或裂纹,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定位线夹U型销无敲击痕迹、无损伤,状态良好。
检查定位线夹本体,不得出现裂纹、紧固螺母缺少等现象,观察定位线夹与接触线的连接处电力复合脂是否涂抹到位。
检查定位线夹受力面是否安装正确,有环夹板要处于受压状态,若无环夹板处于受压状态则安装错误。
定位线夹U型销钉穿向及折弯角度检查:定位线夹顶面与定位器本体间隙不得大于5mm,用盒尺测量定位线夹顶面与定位器本体间隙,测量数据大于5mm时,说明无环夹板牙型未卡入定位器固定销凹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应打开定位线夹重新安装,确保无环夹板牙型卡入定位器固定销凹槽。
7.2.3定位器坡度检查
定位器坡度是衡量定位器与受电弓接触后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定位线夹中点与定位钩环中点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一般根据不同的线路外轨超高,控制在8~13度之间。而两点的连线往往不好控制,因此在实际检查中以矩形定位器本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位器坡度,其测量方法如下所示:
M16
70
65
8
定位线夹
BJL0301E
M10螺母
25
23
螺栓 M10
25
23
7.4检调与更换
7.4.1 外观缺陷调整、处理
(1)腕臂底座装设不水平、扭转调整,
方法一:
①调整上底座时可稍松动紧固螺栓,用手锤敲击,调整上底座水平和扭转状态。
②调整下底座时可在上下底座间搭1.5t手扳葫芦拉住下底座,稍松动紧固螺栓,用手锤敲击,调整下底座水平和扭转状态。
4.4在电分段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等开路作业时,必须用不小于25mm2的等位线先连接等位后再进行作业,防止穿越电流伤人。
4.5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脱的后备保护措施。
4.6曲线超高地段,使用车梯配合作业时,车梯要有防倾倒措施;作业车配合作业时,超高大于120mm地段禁止使用平台检修。
③紧固底座螺栓。
方法二:
卸载承力索:
①直线、曲线外侧区段时在柱顶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力;用Φ4.0铁线把接触线吊到腕臂上,使吊弦不受力;从承力索座内抬出承力索,慢慢松动Φ4.0铁线至铁线不受力,拆除铁线。
④承力索座外观检查
承力索座检查标准参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执行。
7.1.2定位装置检查
检查定位管、定位环、定位管支持、定位器、定位支座、定位线夹及U型销,外观无裂纹、锈蚀、损伤、变形,定位器电气连接线应无缺失或烧伤等异常情况。
检查定位装置结构及状态符合要求,定位环、定位管支持套管单耳、双耳套筒、定位支座等位置无变化,定位管、定位器状态良好,确保接触线工作面正确,定位点处弹性满足技术要求。
7.2 几何尺寸检查
7.2.1腕臂结构高度检查
用钢卷尺测量上下腕臂底座高度及定位点处承力索至导线高度,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及一杆一档数据相符。
7.2.2腕臂偏移检查(图27)
在钢轨上标记支柱中心位置,采用激光测量仪垂直测量或利用线坠测量与支柱中心位置比较,查阅腕臂安装偏移对照表,根据现场温度,确定腕臂偏移值,允许偏差为±20mm。
18.8
3
1250
8-13°
0≤X正≤0.15;
-0.15≤X反≤0
14.4
16.2
17.3
4
1350
8-13°
0≤X正≤0.15;
-0.15≤X反≤0
13.3
15.0
16.0
接触线高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现场测量限位间隙时使用的是三段径塞棒,如下“图30”所示:
6.6.4 接触线偏斜角度
7.3 螺栓紧固力矩检查
测量定位器坡度的直接方法就是利用数显式坡度仪器测量,坡度仪如“图28”所示。
测量方法:现场测量定位器坡度时将坡度仪打开,测量边紧靠定位器,调节坡度仪本体,使水平观测孔内的气柱处于中间,读出读数即为此定位器的坡度,具体测量如“图29”所示:
7.2.4定位器限位间隙检查
控制定位器抬升量是接触网设计安装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但是在目前的设计中往往单独给出限位间隙或最大抬升量两个相互独立的数值,但是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发现该两个数值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因此在日查的检查中要同时对限位间隙和最大抬升量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如下表所示:
(1)定位管(含双耳套筒、定位环)检查
上、下行定位管间距检查:检查锚段关节时,上、下行定位管间距是否符合标准,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0mm。
定位管状态检查: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标准情况下定位管应当水平,允许误差坡度不得大于150/1000,且正定位只允许抬头、反定位只允许低头。
1
11
钢丝套子

2
12
木锤(橡皮锤)

1
13
三段径塞棒

1
14
线坠

1
15
盒尺
5m

1
16
扭面器

1
表3 材料准备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铝合金定位环
根据现场

1
2
铝合金定位管
根据现场

1
3
Z型定位器支座
根据现场

1
4
W型定位支座
根据现场

1
5
定位器
根据现场

1
6
铝合金定位管支持
根据现场

1
7
定位线夹
根据现场

1
8
电气连接跳线
根据现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