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奥秘。
(2)学习课文在介绍月球时所用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知识。
(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动画片。
(课件)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是月亮,我们也把它叫做“月球”)板书:月球(课件)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孩子们,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你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呢?同学们想得这么多,想得这么美,想得这么远,浮想连翩的,这就是“遐想”。
那么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话,好吗?(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谜》2、板书课题:之谜。
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⑴(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⑵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⑶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在书上找出来画上喜欢的符号)⑷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在书上勾画出来)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
(齐读)⑸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⑴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三个实验?研究出了些什么结果?(在书上勾画出来)板书:实验、研究(全班交流)⑵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⑶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
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⑷汇报交流。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找出来,画上喜欢的符号)(令人费解)“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生说或者演示)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用摇摇头来表达;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自由读——指名读——齐读5、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
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
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课件)这么多谜文中用什么来表示?出示课件:省略号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1、我们有很多描写月亮的古诗句,你会背哪首?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开火车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明月出天山,苍茫支海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四、总结全文月球是个神秘的世界,但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登月的研究员。
板书:继续探索,解开奥秘请全体起立,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齐读)遐想、实验、研究。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
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
根据文本特点,我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__,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
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
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
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
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二、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
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当然,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也是有缺陷的。
在本堂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利用上资源和同学之间的讨论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学习难点: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学习准备:1、充分利用络条件,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学习过程:一、出示月色图,以情境导入新课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
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你们一定没少见。
古往今来,那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二、自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字。
三、默读课文1、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四、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五、全班交流1、在阅读中,你发现了课文中哪些直接描述的月球之谜。
2、你能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在朗读和上资源的交流中共同探究1、美国登月知识和中国“探月”计划2、相关月球知识3、人类未来的月球计划七、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和课文提到的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依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1. 有关《月球之谜》的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3. 搜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1、出示皓月当空图,问:月亮在天文学上又叫“月球”(板书:月球)它还有很多美称,有谁能告诉大家?2、仰望这皎洁的明月,读着这些美好的称呼,会让我们想起哪些美丽的传说呢?(嫦娥奔月、吴刚伐桂……)3、、明月让人引发的遐想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读句子,理解词语“遐想”)4、不但同学们爱遐想,古代诗人遥望这皎洁的月亮,也激起无穷的想象。
李白就曾经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李白眼里,明月就是白玉盘,明月就是瑶台镜。
李白还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借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后来,李白又把明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谁来说说跟月亮有关的诗词?(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诵读课后诗句。
)你看,一轮明月承载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又留下了多少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哪!5、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的确,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还有很多谜值得我们去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故意写错:谜写成迷,从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吗?(月亮的未解之谜……)齐读把重音放在“谜”上。
三、认识月球表面的景象。
1. 月球是不是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呢?他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经过人类不断探索,直到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随机出示: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今天就让我们和宇航员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
大家看见了什么?(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后,齐读课文相关段落: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月球是一片荒漠。
)(1)能不能用第2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月球上的景象?(奇异)“奇异”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观察插图,联系地球的景象理解“奇异”。
(在地球上,地上阳光灿烂,天空一样阳光明媚,可是在月球上,地上阳光灿烂,天空却是黑沉沉的。
这跟地球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很奇怪,很特别,这就叫“奇异”。
另外,月球表面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跟我们想像的有月宫、有嫦娥姑娘、有桂花树完全不同,很奇怪。
这叫做“奇异”。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夜书所见教案小小的书橱教案设计《狮子和鹿》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最美的花束》第二课时教案11、第八次教案4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教案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实录(苏教版三年级第六册)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为什么说月球是一片“荒漠”?(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这就叫做“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