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1 第一章 土方工程10462
01 第一章 土方工程10462
不考虑土的可松性的
影响,确定方格各角
点的设计标高。
解: (1)初步设计标高(场地平均标高)
H0=(H1+2H2+3H3+4H4)/4M
=[70.09+71.43+69.10+70.70+2×(70.40+70.95+69.71+…)+4× (70.17+70.70+69.81+70.38)] /(4×9)
设 U1=0,
则V1= C11-U1=50-0=50;
•U3= C31-V1=60-50=10; •V2=110-10=100; ……
2i)j=求Cij空– 格Ui的– V检j验; 数ij
11=50-0-50=0(有土); 12=70-0-100=-30
•13=100-0-60=40; 21=70-(-60)-50=80; ……
m+n-1个格,不足时补“ 0 ”。 如例中:m+n-1=3+4-1=6,已填6个格,满足。
(2)判别是否最优方案
用位势法求检验数ij,若所有ij 0,则方案为最优
解。
1)求位势Ui和Vj:
位势和就是在运距表的行或列中用运距(或单价) 同时减去的数,目的是使有调配数字的格检验数为零, 而对调配方案的选取没有影响。
60
110
70
300
100
100
A4
80
100
40
400
填方量
800 600
500
•结果:所得运输量较小,但不一定是最优方案。
•(总运输量97000m3-m)
•(6)画出调配图(略)
挖方量 500 500 500 400 1900
3、调配方案的优化(线性规划中—表上作业法) (1)确定初步调配方案(如上) 要求:有几个独立方程土方量要填几个格,即应填
第一章 土方工程
概述 土方量计算与调配 土方开挖的辅助工作 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土方填筑
二、土的工程分类
按开挖的难易程度分为八类
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 三类土(坚土)、 四类土(砂砾坚土)
——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
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 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
内墙——槽底净长
二、场地平整土方量
方格网法、累高法+平均断面法 (一)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考虑的因素:
(1)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3)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4)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H11
H12
•(1)单向排水时,各方格
角点设计标高为:
L
H0
H0
Hn = H0 L• i
H21
i
•(2)双向排水时,各方格
角点设计标高为:
Ly
Hn
H0
iy
Hn = H0 Lx ix L yi y
Lx
ix
【例】某建筑场地方
70.09
格网、地面标高如图,
格边长a=20m。泄水 坡度ix =2‰,iy=3‰,
一)降水目的
1、防止涌水、冒砂,保证在较干燥的 状态下施工;
2、防止滑坡、塌方、坑底隆起; 3、减少坑壁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
地下含水构造的种类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滞水层 潜水层 承压水层
二)流砂现象
1.动水压力――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受到土颗 粒的阻力,使水流对土颗粒产生的一种压力。
A2 U2=-30 +50 70 0
70 +40 100 40 +60 90
A3
U3=10
0
60 +30 110 0 70
A4 U4=-20 +50 80 +50 100 0 40
由于所有的检验数 ij ≥0,故该方案已为最优方
案。
若检验数仍有负值,则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全部
ij ≥0而得到最优解。
3)与方格网协调,便于确定土方量;
4)借、弃土区作为独立调配区。
划分调配区示例:
00
(3)找各挖、填方区间的平均
A1 B1
A3
运距(即土方重心间的距离)
可近似以几何形心代替土方
A2
A4
体积重心
B3
B2
0
0
•(4)列挖、填方平衡及运距表
挖填
A1 A2 A3 A4 填方量
B1 50 70 60 80
回填。
3、土的质量密度:
天然密度 :一般 =16~20 KN/m3
干密度 d:是检测填土密实程度的指标。
(105℃,烘干3~4h)
4、土的含水量:
天然含水量
W=(G湿-G干)/G干
——开挖、行车(25~30%陷车)、边坡稳定
最佳含水量——可使填土获得最大密实度 的含水量(击实试验、手握经验确定)。
(2)四方棱柱体平均高度法(略)
(3)三角棱柱体法(略)
三、土方的调配:
在施工区域内,挖方、填方或借、弃土的综合协调。
1、要求:
总运输量最小;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工成本最低。
2、步骤:
(1) 找出零线,画出挖方区、填方区;
(2)划分调配区
注意:
1)位置与建、构筑物协调,且考虑开、施工顺序;
2)大小满足主导施工机械的技术要求;
计算方法:平均运距(或单方费用)Cij = Ui+Vj
挖填 位势数
位势数 Ui Vj
B1 V1=50
B2 V2=100
B3 V3= 60
A1
U1= 0
500 50
70
100
A2
U2=-60
70 500 40
90
A3
U3=10 300 60 100 110 100 70
A4
U4=-20
80
100 400 40
•求检验数表
挖 填 位势数
B1
B2
B3
位势数 Ui Vj
V1=50 V2=100
V3=60
A1
U1=0
0 50 -30 70 +40 100
A2 U2=-60 +80 70 0
40 +90 90
A3
U3=10
0
60 0
110 0 70
A4 U4=-20 +50 80 +20 100 0 40
结论:表中12为负值,不是最优方案。应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整。
70.26
+0.13
70.30
-0.36
70.34
-0.84
70.38
+0.83
70.20
+0.43
70.24
-0.10
70.28
-0.63
70.32
+1.04
70.14
+0.56
70.18
+0.02 700.22
-0.44
70.26
3、场地土方量的计算:
分别按方格求出挖、填方量,再求整个场地总挖方量、总填方量
4、方案调整
调整方法:闭回路法。 调整顺序:从负值最大的格开始。
1)找闭回路
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前进,遇适当的有数字的格转弯,直至回到出发点。
2)调整调
填
B1
B2
B3
挖方量
配值
挖
从空格出发, 在奇数次转角点 的数字中,挑最 小的土方数调到 空格中。且将其 它奇数次转角的 土方数都减、偶 数次转角的土方 数都加这个土方 量,以保持挖填 平衡。
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井点降水)。
(三)降排水方法
1.集水井法(明排水法) ――用于土质较好、水量不大、基坑可扩大者 挖至地下水位时,挖排水沟→设集水井→抽水→再挖
土、沟、井
水泵
排水沟
2~5%
集水井
要求: ( 1)排水沟:沿基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
沟底低于坑底500mm,坡度1%。 ( 2)集水井:沿基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0~40m,
第二节 土方量计算与调配
一、基坑、基槽、路堤 土方量计算
1、基坑土方量:
H
按拟柱体法——
F下
V=(F下+4F中+F上)H/6
2、基槽(路堤)土方量:
L1
L5
Fi
H
I
I
I-I
L2
沿长度方向分段计算Vi,再 V = Vi 断面尺寸不变的槽段:Vi =Fi×Li 断面尺寸变化的槽段:Vi =(Fi1+4Fi0+Fi2)Li/6 槽段长Li:外墙——槽底中~中,
+0.23 70.09 70.32
(m);
-0.04
70.36
-0.55
70.40
-0.99
70.44
正值为填方高 度。
+0.55
70.26
+0.13
70.30
-0.36
70.34
-0.84
70.38
•h2 =70.36-
70.40=-0.04 (m);
•负值为挖方高度
+0.83
70.20
+0.43
用途:开挖、运输、存放,挖土回填,留回填松土。
2、土的渗透性
土体被水透过的性质,用渗透系数K表示。
K的意义:水力坡度(I=Δh/L)为1时,单位 时间内水穿透土体的速度(V=KI)
•K的单位:m / d 。
•粘土< 0.1,
•粗砂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