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最新PPT课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最新PPT课件
a2 b2
即焦点在x轴上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
的严谨,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得到训练,渗
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感受椭圆方程、图形的
对称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问题9】如何得到焦点在 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焦点在y轴上椭圆标准方程
y2 x2 + =1
(a ? b ? 0 )
二、目 标 分 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知
能
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识
力
感
目
目
目
标
标
标
教教 难 学学 点 重难 突 点点 破
(一)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设计 课的时候往往要多做铺垫,扫清他们在学习上的障碍,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坐标平面上直线和圆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学生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已有一定的观 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 基础。
a 2 b2
y
MF 1
O
x
F 2
两类标准方程的对照表
定义 分类
焦点在 x轴上
图形
焦点在 y轴上
方程
焦点 a,b,c关系
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填表,进行对比总结,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椭圆定 义和标准方程的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使学生体会和学习 类比的思想方法,为后边双曲线、抛物线及其它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问题6:如何利用椭圆的几何特征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类比利用圆的对称性建立圆的方程的过程 ) 让学生分组探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案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y M
o
F
F
x
2
1
方案1
y
M
F
2
o
x
F
x
1
方案2
?方案1:以F 、F 所在的直线为x轴,F F 的中点为原点建
12
12
立直角坐标系
椭圆上点M 的集合为 P = ?M MF + MF = 2a?y
1
2
M
? (x + c)2 + y2 + (x - c)2 + y2 = 2a
问题7: 如何化简方程
F1 0
F
x
2
(x + c )2 + y2 + (x - c)2 + y2 = 2a
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 方法? (2)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呢?
(二)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 直观性。
让学生自己准备画椭圆的工具(包括一块木板、两颗图钉、 一根细绳,一张白纸)。
(三)学法指导:
新课标的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 展为 核心”。 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种机会: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
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及推导。
2.能力目标
◆ 通过对椭圆的认识及其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 探究、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 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精神。
动手实践 步骤
1.取一条长度一定的细绳(长度设为2a>0) 2.两端固定在铺在桌面上的白纸上的两定点 F31.、用笔F2尖处将(细F绳1、拉F紧2的,距在离纸小上于慢2a慢)移动
设计意图: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F
F
1
2
问题4:在画椭圆的过程中,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讨论归纳定义:(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F 、F 的距离之
和等于常数2a (2a>|F1 轨迹叫做 椭圆。
1F2|2)的点的
M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焦点,
F0 1
F 2
两焦点的距离 记|F1F2| =2c
|F1F2|叫做椭圆的
焦距。
对定义强调:1)椭圆是个平面图形 2)距离之和是 定值 3)条件:常数大于|F1F2|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要突破这一难点,关 键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去根式的策略)
三、教 学 方 法
(一)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 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上述分析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 和探索讨论法等。 1、引导发现法: 2、探索讨论法:
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
4、提供成功的机会
四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发现新知 (三) 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四) 拓展升华 ,巩固新知 (五)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你知道这张图片的来历吗?
问题2:请问“神州七号”飞船绕着什么 飞行?它的运行轨道是什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二 册第五章第三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我将从 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部分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与说明。
《一椭圆、及教其标材准方分程》析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 “曲线和方
程” 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 ,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 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说, 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 ,这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 。
设计意图:用学生关注的事件引出,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3:
实际生活中你见过的 椭圆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图片的展示,使学 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合作交流,发现新知
1.复习圆的定义:
A
r
·
问 题
O
诱
导
2.思考:把一定点变为
两定点,到两定点的距 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是什么?
问题5: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 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
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
(1) 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 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结论)
(2)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结论)
(三)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问题5: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精心设问突破了椭圆方程推导的难点,深化了学生 的探索活动。
方程的化简
?待大多数学生都有了结果
y
?让学生观察图形:
问题8:你们能从图中找出表示a、c、
a
a
的线段吗?
为使方程更简单,令 b2 = a 2 - c 2 (b>0)得
F 1
b cF
2
x
x2 + y2 = 1(a ? b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