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藻食品加工
影响色素变化和退色的原因:
1、叶绿素的分解退色和黑褐素的氧化变色
2、叶绿素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
3、酸处理后裙带菜呈现绿色,这是叶绿素分 解后的呈色结果
4、裙带菜热处理后呈现绿色,类胡萝卜素减少, 叶绿素在细胞中的油状物质内溶呈色之故。新 鲜裙带菜在40度左右开始变为绿色,70度以 上瞬间就呈绿色
5、裙带菜在盐渍条件下呈绿色,是由于食盐的 渗透,使叶绿素在细胞中的油状物内溶所致
第五章 海藻食品加工
食用海藻的预处理 海带食品加工 裙带菜食品加工 紫菜食品加工
第一节 食用海藻的预处理
一、海藻脱色法:
一般采用过氧化氢法处理
单纯使用过氧化氢很难实现脱色的目的,通常 添加其它化学物质,增强过氧化氢的脱色作用。
碱性或中性条件下,海藻中的一部分糖类成分 可能发生溶解;使用盐酸或者醋酸的酸性条件 下,脱色过程需要一至二周时间,也不适用。 在乙酐存在下,用过氧化氢法可使海藻在几小 时内完成脱色过程,脱色后海藻的形状、硬度 等性状均不受损害。
制饼后应立即干燥,以免影响颜色、光泽、氨 基酸、游离糖含量。
6、脱水:手工浇制的菜饼一般一般将菜帘放 在沥水架上,靠重力自然沥水,在用日光晒 干;机械法一般靠离心脱水。
7、干燥:日光晒干、机械烘干(采用热风式 干燥机,温度控制在40℃以下),烘干的紫 菜
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12%,可以保存两个月 左右。若要长期保存,则必须经过二次烘干 (专门的烘干机,烘箱内温度从40 ℃ 上升 到60 ℃ ,烘干2-3小时,制品含水量下降到 3%左右)。
用甘氨酸处理后的海藻,质地柔软,容易消化, 味道得到改善。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海藻食品。
用甘氨酸软化海藻,海藻的软化 程度主要取决于:
1、处理液中的甘氨酸的浓度、溶液的温度 及溶液中其它可溶性物质(主要是海盐)的浓 度。一般认为甘氨酸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越高, 海藻的软化速度越快。如果甘氨酸的浓度低于 1%则软化作用较小,如果超过20%,这海藻 中甘氨酸味道太浓,并且处理费用过高。
4、切菜:使用机械切菜,切菜机刀口的锋利 程度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如果刀口不锋利, 可能导致藻体在切菜过程受挤压,细胞受损, 增加四细胞数量,营养成分流失,外观变差, 制品等级下降。
5、制饼:有手工制饼和机械制饼两种
影响制饼质量的因素有:
水:每加工1000张饼就要耗水一吨,加工用水 要求不含硫化物、铁等,并可供饮用的清洁 水,温度控制在5℃左右
二次腌蒸 展平 整形 切断
包装
1、采收:选择晴天
2、干燥:上午7-8点将海带按根部或者尖部朝同 一方向平坦在晒场上,11点进行翻晒;到下午 1点左右将海带摆成一圈,根部在外、尖部朝 内,以便用草席对尖部及边部遮荫;下午4点 半左右,根部就会晒成8成干,水分含量2025%,尖部达15%左右,即可进入腌蒸室。
2、处理液中的食盐对软化过程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3、为防止软化时处理不均匀,,可在处 理液中加入适量食盐,可以抑制这种不均匀现 象,得到软化程度均匀的藻体。
在处理液中加入糖类,也可以抑制软化作 用,加入有机酸类可以促进软化作用,但与 甘氨酸和食盐的作用相比,他们的作用裙带菜食品、紫菜食品的加工工艺,并简述要点和产品的特色?
工艺流程:500g淡干海带→洗涤沥干→切条 →浸入脱色液(6000ml的脱色液中含乙酐 400ml,冰乙酸200ml,35%的双氧水1000ml, 水4400ml)→搅拌1h→流水清洗 10min→1%Vc溶液中浸渍10min→斩拌 2min→煮当时10min→得5kg脱色脱腥的海带 浆→按配方加面粉、辅料→制作砚。
2、捡菜与清洗硅藻:紫菜表面恢附着一些硅 藻,导致加工品出现白色斑点,不仅影响外 观,食用还具有涩味。处理方法(1)经过高 速离心脱水后,于-20℃保存48-72小时销售 再洗净加工,其颜色和光泽显著提高;
(2)用1.2-1.5%碳酸钠处理30分钟后,在用 切菜机搅洗,可以清洗除去大部分硅藻。
3、海水清洗:养殖紫菜对淡水的抵抗力一般 较差,用淡水处理的时间越长,对色泽的影 响和氨基酸等呈味成分的流失就越大,在切 菜之前应先用清洁的海水进行清洗。
二、海藻软化法
以甘氨酸作为软化剂,可以用于海带、裙带菜、 羊栖菜等食用海藻的软化处理。
在食品工业中,甘氨酸可以作为调味剂和甜味剂, 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1%.
好处:利用甘氨酸溶液浸渍海藻,可以改善海藻 的口感,并且在软化处理后不必将其除去,不仅 可以防止海藻藻中的风味物质在水洗过程中损失, 还可以避免整个水洗或者水洗后干燥过程中,海 藻发生腐败现象。
鲜海藻用 热盐水浸烫,使海藻组织变软, 色泽复绿,然后再调味食用;
用含有1-10%小球粉末或者小球藻的热 水提取液,在80-100%下对海藻进行浸 烫处理,可以提高海藻的口味与色泽。 处理后的海藻制品,叶和梗都很柔软、 口感好,色泽鲜艳,味美易食。
例子:将采收的鲜海藻用盐水洗净,先将 含有1-10%小球藻粉末的盐水或小球藻 的热水提取液加热至80-100℃,再将洗 净的藻叶浸入其中,浸烫50秒,处理藻 梗时浸烫时间可适当延长。
紫菜饼加工:
工艺:采收 捡菜与清洗硅藻 海水清洗 切碎、淡水去盐 调浆 制饼
脱水 干燥 剥离 挑选分级包装等
1、鲜紫菜的处理:紫菜采收后一两天之内仍在进行呼 吸作用,由于附着细菌的繁殖和酶的作用,堆积紫菜 内部温度升高,引起藻体死亡,继而腐败变质。实验 表明,加制冷剂使原藻内部的温度降至5℃下保存3-6 个小时,加工后制品的质量均较好,保存24小时以上 则质量明显下降。
第二节 海带食品加工
一、原藻的加工
每100g海带含有营养成分为:蛋白质8.2g、 碳水化合物56.2g、钙117mg、铁150mg、碘 30-300mg,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 等维生素。
新鲜海带含水率为 90%,因为含有蛋白质、 无机盐等多种成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成为海带储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变质的根源。
第三节 裙带菜食品加工
营养成分:粗蛋白11.2%、粗脂肪0.32%、碳水化合 物37.8%、灰分18.93%、水分31.35%,裙带菜除了营 养丰富外还具有防衰老、减肥、降血压、提高食欲、预 防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保健与药用功能。
一、原料的处理
裙带菜在收割放置后在短时间内就失去其特有的海藻 风味,而且色泽退化,此即称之为裙带菜的软化现象。 结果是纤维组织遭破坏,最后导致藻体腐败。
6、黑褐素在空气中慢慢氧化,呈橙色。
防止措施:
冷冻冷藏、盐藏、药剂(1.0%的醋酸钙溶液等) 处理等三种。
第三节 紫菜食品加工
紫菜食品以紫菜饼为主,其商品价值取决于产品的 颜色、光泽和香味。
紫菜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所包含的叶绿素a、藻红蛋 白、藻兰蛋白及胡萝卜素等成分的比例。
紫菜的呈味成分复杂,其鲜味取决于成为氨基酸的 含量,主要包括呈鲜味的谷氨酸、呈甜味的丙氨酸 和甘氨酸、呈蘑菇为的鸟氨酸,以及呈木鱼汤味的 肌苷酸。紫菜的香味是多种挥发性物质决定的,如 硫化物中的甲硫醚、甲醛、乙醇、萜烯、酚类、以 及有机酸中的蚁酸、丙酸、醋酸等十多种有机酸。
3、腌蒸:在腌蒸室内铺上一层草席,将海 带整齐堆放在上面,再盖上一层一层草 席,适当开窗,保持室内湿度80%左右, 腌蒸两天。
目的:是海带各部位、内外干燥均匀,水 分基本一致。
4、卷整、展平、整形:将腌蒸变软的海带 从根部开始卷好,再次腌蒸两天,使根 部和尖部水分趋于一致;然后展平,剪 去黄边、枯叶,用两层木板压住,将海 带展平
乙酐与过氧化氢混合脱色(或者在处理液中 再适量加入醋酸、冰醋酸,以便提高处理 效果):
乙酐为调制液中总量的1-2%,过氧化氢浓 度为1%时效果较好。
注意:在日光下处理时,可以加快海藻脱色 速度,使用后的处理液再适量追加乙酐和 过氧化氢,可以反复使用。
例子:
干海带切成5cm长的小块,取10g海带浸 入用乙酐40ml\冰醋酸10ml\35%过氧化 氢50ml\水200ml混合配制的脱色液中, 于室温下脱色1h,并经常搅拌,分离脱色 的海带,用水冲洗10分钟,浸入500ml1 %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浸渍10分钟,除 去长流的过氧化氢,干燥后可得到8g脱 色海带。
6、调味料浸渍:按配方调好调味料,并加 热煮沸30min,然后将煮过的海带丝倒 入调味料液浸泡2-3h.
调味料配方:精盐20g、酱油40g、白 糖100g、白醋40g、味精40g、辣椒粉 15g、生姜、芝麻适量
7、烘干:从调味料中取出晒干,80度烘 干,烘干过程应避免杂物混入
8、包装、杀菌
海带挂面的制作工艺
实验表明,当食品中水份含量低于20%时, 一般霉菌也会停止繁殖,海带的保存一般进行 干燥。
影响海带干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水分分布 2、空气湿度 3、空气温度 4、空气流动速度 5、翻动海带可增加干燥面积,加快热量传
递,还可时水分分布均匀。 6、晒场
淡干海带产品:
工艺:采收 干燥 腌蒸 卷整
一般在5-25度贮存,两日内其成分和形态尚能维持新 鲜状态,此后即逐渐软化,纤维组织遭破坏,有腐败气 味散发(继续腐败最终成为液体)
pH下降,总酸度增加。
原因:主要是裙带菜本身消化酶素的作用, 还有细菌分解的作用。
裙带菜含有的色素其主体是叶绿素,其次 为类胡萝卜素和黑褐素三种,都属于脂溶 性的色素,这些色素的含量随品种、海区、 生长阶段而异,此外还受处理、贮藏方法 的不同而影响。
5、切断、包装
调味快餐海带丝:
工艺:原料选择 整理 水洗 切丝 蒸煮 调味料浸渍 烘干 包装
操作要求 : 1、原料海带: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淡干一、
二级还贷,水分含量20%左右 2、整理 3、水洗:要严格水分含量,避免海带吸附
太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流失
4、切丝:横切法
5、蒸煮:用蒸汽干煮30min,取出备用。
8、剥离 9、包装与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