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学是什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1、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从根本上来说民俗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基本关系的学问。
2、民俗作为专业学科术语,是由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床创用的。
民俗一词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但作为学科专业名词是在1922年12月7号北京大学《歌谣》《发刊词》中。
二、日本民俗学之父及他的两种研究方法?中国民俗学之父?1、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
2、方言周圈论:这个研究方法应用到一般民俗事象上,用以研究文化传播的规律,就发展成为“文化周圈论”(语言的变化一般从文化中心开始,像圆形波纹一样向四周传播,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因此边远地区保存着较多的古语。
)重出立证法:即比较研究法。
3、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三、民俗的基本特征、功能1、基本特征:集体性、继承性和扩布性、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基本全世界都有洪水的传说,具有某些共同点)、规范性和服务性。
2、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维系人类的生存繁衍)、调节功能。
四、神话是什么?传说是什么?(民间)故事是什么?1、神话:神话是人类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的普遍产物。
一般来说,神话发生在从原始氏族社会到文明社会的早期。
在古希腊,神话体系的发展充分而完美。
但是从柏拉图开始,神话就因其幻想和非理性因素受到攻击和排斥。
(神话是谜语,神话本身就具有“谜”的性质,同“谜”有着不解之缘;神话是解释神人关系)2、民间故事:广义的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狭义的指除了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体的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这也是我们今日民间故事中的研究对象。
3、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此说法尚不能科学的区分传说与故事。
对民间传说定义的思考:我们认为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五、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四大民间史诗?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史诗:中国四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汉族《华抱山》六、传说核是什么?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成为“传说核”。
“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七、什么是万物有灵?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英国学者泰勒认为原始人相信灵魂可存在于物体之中,故称万物有灵,即一切事物皆有灵。
图腾崇拜: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他原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是“他的亲族”的意思。
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血缘关系。
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在同一图腾内禁止通婚,有一定的祭祀与禁忌。
八、人生礼仪是什么?通过仪式是什么?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此外,标明进入重要年龄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观和生命价值观。
通过仪礼:对人生仪礼的观察与研究历来为民俗学家所重视、从理论上予以系统的解释的早期著作是民俗学家范·热纳的《通过仪礼》。
范热纳提出的通过仪礼这一术语,认为这些仪礼具有共同的意义,就是都可以使人实现从一种社会状况向另一种社会状况的转变。
九、节日、节日民俗是什么?过年、端午等都有哪些民俗?1、节日: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特定时日。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2、节日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现象。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又分为岁时节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是指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岁时节日。
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现象)3、过年的民俗:(1)从小年开始,打扫房屋、刷墙壁、剪窗花、贴春联、置办年货、添置新衣、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2)除夕:燃炮竹、点旺火。
团圆饭、压岁钱、守岁。
焚香祭祖、拜年互贺。
(3)年节: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杂耍诸戏。
(4)一直持续到正月15号4、端午的民俗(1)吃粽子、赛龙舟(2)抗拒五毒、涂抹雄黄酒去毒杀虫,兰汤沐浴、采制草药,捉鬼降妖、驱病除灾、延年益寿。
5、其他十、哪些属于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造人神话等?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埃及拉神创世、希腊创世神话、基督教创世神话洪水神话:大禹治水、诺亚方舟、印第安人洪水神话、古印度《百道梵书》造人神话:一切创世神话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开天辟地与人类由来。
耶和华在第六日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第一批人,并把各种动物的特点赋予他们。
女娲造人、巴比伦男神马杜克在女神阿如如的帮助下造人神话、苏美尔水神恩基和地母神宁玛赫造人、十一、神话研究分析的一些学派及怎么研究分析问题的?1、历史主义神话观(神话学派):(1)意大利维科十八世纪把神话看作民族文化的渊源,神话是人类为了诠释自然而产生的。
并以神话来阐明整个民间创作的起源和意义,认为传说、故事、叙事诗等体裁均由神话变化而成。
(2)格林兄弟:雅格布格林威廉格林《儿童和家庭故事》(《格林童话》)、《德意志传说集》、《德意志神话学》;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相似性,这一现象不仅出现于那些在特定时空内具有广泛交往的民族中。
相同或非常相似的故事在各个彼此独立、相互有别的民族中萌发,这是完全可能的。
2、语言学解释德国麦克斯缪勒的研究工作:其一,神话的起源和发展对应于语言的成长和演变过程。
其二,神话和宗教,早期宗教和早期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的信仰用语言反映出来就是神话。
神话学和宗教的关系不是本质上的,而是偶然的。
语言和人的思想发展同步,神话的发展也和宗教发展相伴。
其三,他的神话学主题——太阳神话,宗教起源于人们的“原始神圣感”,(哪里有人类生活,哪里就有宗教)。
自然力是原始宗教的信仰核心,而原始信仰的主要对象是太阳,所以一切神话都可以追溯到太阳。
一切神话都是太阳神话,其惟一的题材即是太阳的出没及其作用。
3、仪式与神话:(1)弗雷泽的学术观点:巫术先行论——“巫术时代”领先于“宗教时代”(2)神话——仪式学派:代表人物:穆瑞、珍妮哈尼森、胡克……文学和艺术的起点是建立在原始人类的仪式和行为上,伴随仪式的发展,口头表述不断增长,神话开始出现。
仪式是原初的形式,神话是它的直接派生物。
(3)现在的意见,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复杂的以来情形,不同文化体系结构有异。
同一文化中不同时间的文化状况也有差异。
3、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人类各族神话虽然有差别,但都是共同的心理因素透射的产物。
弗洛伊德把神话看成是人类被压抑的本能冲动的象征性释放。
荣格把神话看成民族集体的梦,把梦看成是个人的神话。
神经、心理疾患人们头脑中以及健康人们梦幻中所出现的意象往往与民间文学所讲述的内容类同。
这些意象都是原始意象被压抑、通过个体和种族的潜意识遗传至今的。
(1)弗洛伊德派的观点神话是整个民族幻想愿望的被歪曲的残余,是年轻人类的世俗之梦。
神话是生存于各种条件下的人类的憧憬、渴望和愿望的产物。
它们与儿童的憧憬、渴望和愿望,与成年人的梦,与有着精神障碍的人的幻觉观念是类似的。
梦使我们返回史前史,一方面,进入个人的史前史,他的童年;另一方面,每个人以压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种系发生的史前史。
(2)荣格的原型学说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发生于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
神话往往与重大神圣的事件相关联。
原型出现于梦、神话以及其他表现形式中。
幻想包括梦,在神话中有最为接近的类似物。
所以假设他们对应于一般的人类心理的集体的结构成分,而且是遗传的。
神话是前意识心理的原初显现。
一个原型指本质上是无意识的某种东西,不指代任何意识的,或者被意识到的东西。
4、哲学的解释神话具有幻想的性质,但是神话的内容却涉及严肃的哲学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神话,把神话看作哲学的前身高克斯:《俄狄浦斯,哲人》神话人物战胜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司的情节,意味着主体的自我觉醒和对传统启蒙仪式的颠覆。
俄狄浦斯和苏格拉底一样,不盲从先在的知识,而从自身中发现真理。
他们建立了一种以人的自我认识为基础的新的启蒙仪式。
世界不再由神的显现而得到指导,人可以自己指导自己了。
5、历史的解释把神话所讲述的看成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寓言。
神话就是原始时代的历史。
《旧约》里面关于上帝造世、挪亚方舟、伊甸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神话也被希伯来人信奉为历史6、自然学派用天文、气象、地理、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神话,把神话视为用隐喻和寓言的形式表达的原始科学月亮学派:《周易》、《楚辞》、《庄子》等先秦典籍解释为月神宗教经书7、结构主义的解释(1)神话针对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超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困惑和对立(2)神话具有与其他故事、传说等符号系统类似的表达,可以借此讨论人类在符号使用与心灵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3)另外,到了有文字与历史记载的阶段,神话又似乎从人类思考的领域中逐渐丧失其重要性,神话所以能够流传,显然不是因为其内容的缘故。
固然神话中确具有某种意义,并能传递出许多信息,但是它所具有的意义与其他的符号系统所能达到的成就并不相同。
(4)所有神话都说着同一故事,在神话中,先存有结构性思想,再寻找满足此结构的既有素材,而将原来的事件分解后再予以组合。
8、女性主义的解释二十世纪后期兴起,侧重批判父权制社会炮制的男性中心的宗教神话。
试图通过性别歧视的盲点去重新发掘被遗忘、被遮蔽和被扭曲的圆古女神宗教的神话真相。
十二、民俗学的分析方法以及评价?1、民俗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田野作业:是民俗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较容易获取第一手资料,所得资料数量大,可信性强。
必须进一步采取参与度,提高可信度文献学方法:一方面重视古文献中的民俗资料,因为他们毕竟是前人的直观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采取精细鉴定、慎重使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