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酬赠诗四首

h酬赠诗四首


近试上张籍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 比喻手法,形象委婉。
近试上张籍水部
诵读·赏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内容】:
此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房 初晓的闺意图,写得优美动人。
酬赠诗
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者赠送亲 友的诗歌。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何不相逢未嫁时。
作家简介
❖ 张籍(766?—830?)字文昌, 苏州吴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 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有《张司业集》。 其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 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后来元 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 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
▪ 第三者:君—— 李师道皇帝(国家、 ▪ “我”丈夫:良人——国家的统一) ▪ 理由:节妇之节—— 臣子之节 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
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 请的委婉谢绝。

表面内容: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 和对丈夫的忠贞!
比 喻
实质目的: 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
解题:什么是“节
妇”?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
子。 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
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

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儒家礼教对妇女“从一而终”的

要求,不但丈夫生前贞节,死后还要

守节。宋代理学家认为“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寡妇改嫁就是失节。元、
明两朝特别鼓励殉烈,清代更重视寡
近试上张籍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阅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读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齐纨Fra bibliotek是人间贵,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 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 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 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 边唱着歌。
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
对朝廷的忠贞和对藩镇的痛恨!
[比兴的手法]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 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 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 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
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主
旨)

艺术特点
▪ 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 别人比较乐于接受。
朱庆馀这首诗投赠的对象,是官居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张籍当 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 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
临近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 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 籍的意见。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 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 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红罗襦上。
自己家的富贵气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卫士,身属中央。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 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 委婉,而意志坚决。
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 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 方,安慰对方;后一句 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 “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美 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 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 忖度、思谋。)
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
则是其地的名请胜分。所析以这张籍二将句他比的为巧越女妙,之而且处出现于镜心。
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
“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
2、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 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
我已出嫁,要守节。 (“事夫誓拟同生 死”、“何不相逢未嫁时?” ……) 我的丈夫也很优秀。(“妾家高楼连 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思 Q: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 对应关系呢?
▪ 主人公:妾—— 张籍
妇守节抚养幼孤侍奉公婆,表彰节妇
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在许多地方 修建表彰节妇烈女的贞节牌坊,鼓励 寡妇殉夫或守节。
诵读·赏析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1、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叙述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 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男子的追求,守住了 妇道。
2、结合课本节所妇提供吟的资料张,籍诗人叙述这样的故事有
什么--用--意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 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 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以增 强与朝廷抗衡的实力。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 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 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 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然而,这又非作者本意。请解释标题“近试 上张籍水部”中“近试”的涵义。
临近考试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背景介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 生纷纷奔走于名公巨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 “投卷”。向礼部投献的称“公卷”,向达官贵人们投献的称 “行卷”。投献的作品,有诗,有文,也有最能表现史才、诗笔、 议论的小说。
思考:1、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结合课本所提供的资料,诗人叙述这样 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节妇吟 张籍
“君”明知我是有夫之妇, 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
礼法之士,语气中带微辞,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含有谴责之意。 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