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4-5脂类的测定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酸水解法能对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的 全部脂类进行定量
罗紫~哥特里法主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脂类的测定。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一、溶剂萃取法 高温高压溶剂萃取需供给能量 连续溶剂萃取 半连续溶剂萃取 非连续溶剂萃取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二、索氏抽提法(索克斯列特抽提法) (一)原理 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 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索氏提取法常用的溶剂有( ) (A)乙醚 (B)石油醚 (C)乙醇 (D)氯仿~甲醇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 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用乙醚提取脂肪时,所用的加热方法是( )。 (A)电炉加热 (B)水浴加热 (C)油浴加热 (D)电热套加热
第1节 概 述
五、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提取 (一)测定脂类大多采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氯仿—甲醇是另一种有效的溶剂,它对于脂蛋白、磷脂的提取效 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食品脂肪的提取. (二) 用溶剂提取食品中的脂类时,要根据食品种类、性状及所选取 的分析方法, 在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有时需将样品粉碎、切碎、碾磨等;有时需将样品烘干;有的 样品易结块,可加入4~6倍量的海砂;有的样品含水量较高,可加入 适量无水硫酸钠,使样品成粒状。 以上的处理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样品的表面积,减少样品含水量,使 有机溶剂更有效提取出脂类. 对于乙醚不能渗入内部的或含结合态脂肪需先进行酸水解。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二、索氏抽提法
(三)测定方法 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提取器的准备→抽提→回收溶剂 4. 抽提
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时,抽提时间是( )。 (A)虹吸20次 (B)虹吸产生后2小时 (C)抽提6小时 (D)用滤纸检查抽提完全为止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二、索氏抽提法 (三)测定方法 3.索氏抽提取器的准备 索氏抽提取器是由回流冷凝管、提脂管、提脂烧瓶三部分 所组成,抽提脂肪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提脂烧瓶需 烘干并称至恒量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二、索氏抽提法
(三)测定方法 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提取器的准备→抽提→回收溶剂 4. 抽提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用乙醚作提取剂时,( )。P117 (A)允许样品含少量水 (B)样品应干燥 (C)样品应除去乙醇 (D)样品应除去过氧化物
二、索氏抽提法 (三)测定方法 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提取器的准备→抽提→回收 溶剂 2.样品处理 用乙醚作提取剂时,( )。P117 (A)允许样品含少量水 (B)样品应干燥 (C)样品应除去乙醇 (D)样、索氏抽提法 (一)原理 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 挥干有机溶剂后的残留物主 要是游离脂肪, 此外, 还含有磷脂、色素、树脂、蜡状物、挥 发油、糖脂等物质, 所以用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脂肪, 也称粗脂 肪。 结合态脂肪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等处理,使之转变为 游离脂肪后方能被乙醚、石油醚提取。
第九章 脂类的测定
主要内容 概述 食品中脂类物质的功能 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测定 食用油的检测指标
项目任务
项目一:叙述索氏提取法的操作步骤。 项目二:叙述索氏提取法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三:如何判断索氏提取法抽提物的干燥恒重值。
第1节 概 述
一、脂类的定义与分类
脂类是脂肪(甘油三酯,即真脂,脂肪 = 甘油(丙三醇) + 脂 肪酸)和类脂质(脂肪酸、糖脂、磷脂、固醇和固醇脂、蜡等) 的总称。大多数动、植物食品都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 但含量各不相同。食品中的脂类中三甘油酯的含量大于95%, 而其它类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
第1节 概 述
三、食品中的脂类含量
大多数动物性食品及某些植物性食品(如种子,果实,果仁)都 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各种食品含脂量各不相同,其中植 物性或动物性 油脂中脂肪含量最高,而水果蔬菜中脂肪含量很低。
不同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食品中脂肪含量
食物名 称 植物油 猪油 酥油 黄油 肥猪肉 肥牛肉 脂肪含 量% 100 99 87.0 82.5 90.8 34.5 食物名 称 肥羊肉 鸡蛋 鸭蛋 鸡 鸭 牛奶 脂肪含 量% 55.7 13.5 14.2 1.5 7.5 4.0 食物名 称 牛奶粉 带鱼 鲫鱼 黄豆 芝麻 松子 脂肪含 量% 30.6 3.8 3.4 18.4 61.7 63.5 食物名 称 核桃仁 葵花子 花生仁 大米 大白菜 蛋黄 脂肪含 量% 63.0 51.1 44.8 1.0 0.1 30.0
将滤纸裁成8 cm×15 cm大 小, 以直径为2.0 cm的大试管为 模型, 将滤纸紧靠试管壁卷成圆 筒型, 把底端封口, 内放一小片脱 脂棉, 用白细线扎好定型, 在 100~105 ℃烘箱中烘至恒量(准 确至0.0002 g)。
第2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二、索氏抽提法
(三)测定方法 1.滤纸筒的制备——折褶法
第1节 概 述
二、脂类的物质的化学特性 (一) 不溶解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甲醇和 氯仿等。 (二) 脂类物质的存在形式:游离态、结合态形式。 食品中脂肪有游离态存在形式的,如动物性脂肪及植物性 油脂;也有结合态的,如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某 些加工品(如焙烤食品及麦乳精等)中的脂肪,与蛋白质或碳水 化合物形成结合态。 对大多数食品来说,游离态脂肪是主要的,结合态脂肪含 量较少。 (三) 以上性质不适用于磷脂。
第1节 概 述
四、脂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作用与测定意义 (二)测定意义 食品营养品质评价 脂肪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可为人体提供营养,如 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脂肪是一种富含热能营养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克 脂肪在体内可提供 37.62 kJ (9 kcal) 热能,比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高一倍以上。但是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不利!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VE、VD、VA)的良好溶剂(载体),有助 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脂蛋白,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完 成体内生化反应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1节 概 述
一、脂类的定义与分类 1.单脂 单脂是由脂肪酸与醇结合而成的酯,包括脂肪和蜡(如十 六醇基棕榈酸、VA酯、VD酯) 2.复合脂 复合脂是除脂肪酸与醇结合形成的酯外, 同时含有其它基 团, 例如: 磷脂:含有脂肪酸甘油脂、磷酸和含氮的基团。 脑苷脂类:含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部分含氮化合物。 鞘脂类:含脂肪酸、部分氮和磷酰基的化合物。 衍生脂:由中性脂或合成脂衍生而来。 脂肪酸、长碳醇、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碳水化合物。
脂肪的日推荐量和主要来源
日
组 别 婴幼儿
推
年龄(岁) 3岁以下
荐
量
脂肪(克/日) 35~40
食物来源
植物油:花生油、菜籽油 、豆油、葵花籽油、亚麻 油。 动物的肉、内脏 各类坚果如核桃仁、杏仁 、花生仁、癸花籽仁等, 各种豆类如黄豆、红小豆 、黑豆等, 部分粮食如玉米、高梁、 大米、 红小豆、小米等.
第1节 概 述
四、脂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作用与测定意义 (二)测定意义 食品加工质量控制 脂类含量是评价食品质量和营养情况、加工和保藏工艺 的指标。 在含脂肪的食品中,其含量都有一定的规定,是食品质量 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食品的脂肪含量,可以用来评价 食品的品质,衡量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对实行工艺监督,生产 过程的质量管理,研究食品的储藏方式是否恰当等方面都有重 要的意义。
拓展知识:乙醚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 于空气。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 爆炸。 该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 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 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慢性影响:长 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 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 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带有虹吸管的提脂管中, 倒入 乙醚, 满至使虹吸管发生虹吸作用, 乙醚全部流入提脂烧瓶,再 倒入乙醚, 同样再虹吸一次。此时, 提脂烧瓶中乙醚量约为烧 瓶体积2/3。接上回流冷凝器, 在恒温水浴(温度不可过高, 夏 天约控制65 ℃, 冬天约控制80 ℃ )中抽提, 控制每分钟滴下乙 醚80滴左右, 每小时回流6~12次为宜。抽提3~4 h至抽提完全 (视含油量高低,或8~12 h, 甚至24h, 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 由 提脂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 挥发后不留下 痕迹则表明完全, 反之不完全) 。
儿 童 小学生 中学生
青壮年 中老年 老年
3~6 6~12 12~18
18~45 45~60 60以上
40~50 45~60 60~70
70~85 60~50 <50
第1节 概 述
四、脂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作用与测定意义 (一)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赋予食品特殊风味
赋予食品柔滑的外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脂类含量对产品的 风味、组织结构、品质、外观、口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蔬菜 本身的脂肪含量较底,在生产蔬菜罐头时,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 改善产品的风味,对于食品面包之类焙烤食品,脂肪含量特别是 卵磷脂组分,对于面包心的柔软度、面包的体积及其结构都有影 响。
第1节 概 述
五、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提取 不同来源的食品所含的脂肪在结构上有许多差异,所以也没有一 种通用的提取剂。 脂类的共同特点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能溶于脂肪溶剂中, 再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具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