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一、发生阶段——关键词:材料、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二、构思阶段——关键词:艺术构思、心理机制
三、物化阶段——关键词:即兴、推敲
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材料(素材-题材) P124
(名词解释)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材料的来源:“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的获取途径: P125
1)无意获取(自发接受):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再长期记忆中扎根。
2)有意获取(自觉积累):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例如,罗曼罗兰、纪德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访,巴金到朝鲜战场考察,都属此类。
相关的主体能力:感知、观察、记忆
(名词解释)艺术发现P127 :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相关主体能力:审美感知力、洞察力
(名词解释)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或外在刺激所引发的。
动机的类型:1)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2)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注意: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P145
二、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从观念上解决,“写什么?”“怎么写?”
(名词解释)艺术构思P130: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方式(举例说明) P139(简答题)
心理机制
想象与联想
1)(名词解释)想象(Imagination) P132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已有心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新结构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类型
1)再现想象:外在事物在主体头脑中的复现。
2)比拟想象:对抽象的东西予以形象化。
3)虚构想象:对已有表象的重构、加工、创造。
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补充了解)
1)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心理过程。
2)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无目的的、自然而然的想象心理。
(幻想)
(名词解释)联想(association) P133
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坏,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强调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在习惯上和功能上的联系,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
联想的类型: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
(名词解释)灵感(inspiration) P134
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三、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物化 P143观念的客观化过程“形之于心” “形之于手”“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
”德加:我没有法子说出我要说的话,然而我有很丰富的思想。
马拉美:我亲爱的德加,人们并不是用思想来写诗的,而是用词语来写的。
关键在于:词语提炼、技巧运用
词语提炼:即兴与推敲 P149(重点)
1)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2)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反复选择,字斟句酌)
(简答/举例)常用的修辞技巧:比喻、排比、夸张、象征、反复、对偶、借代、双关、等等(简答/举例)常用的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