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专用)2021年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项刷分练汇总1

(天津专用)2021年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项刷分练汇总1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第1组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D.菠萝榨汁【答案】C2.被蚊虫叮咬后,涂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NH3·H2O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A.-3B.0C.+3D.+5【答案】A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答案】B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用作助燃剂【答案】D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答案】D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测定pH时,用水润湿后再滴试液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把滴管平放以防液体洒落【答案】C7.通过如下实验,判断金属X、Y、Z的活动顺序。

将金属X、Y、Z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只有X、Z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将Z投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

X、Y、Z的活动顺序为()A.Z>X>Y B.X>Z>Y C.Z>Y>XD.Y>Z>X【答案】A8.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D9.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答案】D10.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答案】B第2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铁表面生成铁锈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D.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2.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取用固体粉末C.蒸发食盐水D. 铁丝在O2中燃烧4.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N2B. CuC. OD. CO23. 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铕的原子序数是63B.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C. 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3D.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6.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碳酸钠、水C.生铁、食盐、冰水混合物D.金刚石、石灰水、石油7.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不变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B.生石灰C.浓硫酸D.大理石8.分别向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乙能产生氢气并分别生成X、Y,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0.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如下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作用:结晶时,玻璃棒也起到引流作用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一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也耐腐蚀D.稀盐酸中能解高出氢离子:硫酸溶液中也能解离出氢离子第3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切割玻璃C.纸张燃烧D.湿衣晾干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B C D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B.干冰C.汽水D.果汁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汽油C.氢气D.天然气6.化学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鸡蛋可补充蛋白质B.食用黄瓜可补充维生素C.缺铁会引起贫血D.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7.下表所示的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其中呈酸性的是()A.橘子水B.鸡蛋清C.肥皂D.牙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木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均易锈蚀D.分子、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均由分子、原子构成10.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C.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第4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器生锈B. 葡萄酿酒C. 剩饭变馊D. 苹果榨汁2.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汞B. 氧气C. 金刚石D. 氯化钠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O2B. CO2C. Na2CO3D. Ca(OH)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B. 日常生活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B.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D. 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8.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为使其更适宜植物生长,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A. 氢氧化钠B. 熟石灰C. 食盐D. 盐酸9.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 干冰升华——分子质量很轻C.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变大D. 能闻到花香——分子间有空隔1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水蒸气(H2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A. 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H2、CO中的一种B. 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C. 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D. 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第5组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干冰升华C. 蜡烛燃烧D.菠萝榨汁2. 被蚊虫叮咬后,涂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NH3·H2O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A. -3B. 0C. +3D. +53.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 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 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 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 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6.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测定pH时,用水润湿后再滴试液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C.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把滴管平放以防液体洒落7. 通过如下实验,判断金属X、Y、Z的活动顺序。

将金属X、Y、Z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只有X、Z能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将Z投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X产生。

X、Y、Z的活动顺序为()A. Z>X>YB. X>Z>YC. Z>Y>XD. Y>Z>X8. 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AB. BC. CD. D10.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D. 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第6组一、选择题1. 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空气时没有颜色、没有其味道的气体D. 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