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有《淮海集》。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

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与词风却截然不同。

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

秦观则有所不同。

他年轻时虽然也曾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但是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

如其诗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春雨》)格调与婉约词相近。

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后山诗话》引流传的“世语”也说:“秦少游诗如词。

”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

其歌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

因此,在词的创作上,他走着与苏轼不同的道路。

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和刘永的影响,创作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他格外得心应手,并擅长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

在婉约隐约之词境开拓方面,他的创作艺术技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而成为婉约派集大成的词人。

秦观有《淮海集》三卷,存词72首,近人又从清人王敬之翻刻本和《花草粹编》中补辑得28首。

所存词中,依然以小令居多数,而且篇篇美轮美奂,精致动人。

秦观留存的慢词的数量虽然远远不能与刘永相比,但是,在委婉言情、铺叙展衍方面还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鳐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宥有致,包蕴深层。

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种章法布局,使全词不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足重在意脉的连贯、情意的流动,通过物象画而的推移、变幻,将词人复杂深挚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因此,张炎《词深》卷下评价秦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

咀嚼见滓,久而知味”。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秦观既非婉约词的开创者,亦非词坛领袖人物,在其当代无论在政治还是文学两方面均属边缘人物。

然而,秦观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竞逐日提升并成为词学“典范”。

近千年来,两宋名家的长短得失及词史地位等多有争议:号为“伟大词人”的苏(轼)、辛(弃疾)备受责难,以“雅”著称的姜(夔)、张(炎)亦屡遭非议,唯有秦观成为“例外”。

秦词几乎被所有词学者公认为“当行本色”和婉约正宗,秦观也因此被视为词心、词艺至为纯正的抒情高手,不仅如此,伴随词学研究中旷日持久的正、变之争,秦词逐日稳固了其“正宗”的地位,从而被视为“词坛领袖”。

秦观他之所以被视为“词坛领袖”,我认为这与他词中的内容和他所表达的艺术特征是离不开的,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秦观成果最多的地方。

内容方面:(一)秦词以“作家歌”而广被认同。

秦词最早踏入的领域并不是文坛而是青楼,青楼歌妓是最先对秦词作出反应的,在这个层面上,秦词与柳词经历了相同的接受境遇:先流行于青楼,后引起文人的关注。

因而有“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之并誉,但是在秦观五十余首女性题材作品中,有近四十首是以青楼女子为题材的。

从秦观的恋情词可看出,他并不像很多其他词人那样对她们抱有一种狎玩的态度,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描摹她们娇好的容貌,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她们的爱恨情仇,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更为有血有肉,形神俱备,比起其他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更为纯净、自然、富有活力。

他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秦观超越陈规的女性观:他对于女性遭到社会歧视,情人离弃的普遍命运有着深切同情。

对忠于爱情,敢予追求爱情的女性的赞美。

表达了秦观对至情至爱的深挚歌颂。

(二)“愁”是他情感世界的重要内容。

痛苦的人生历程,使生性柔弱的秦观内心充满悲情,“愁”是他情感世界的重要内容。

冯煦《蒿庵论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情生于心。

纯情的词人,将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倾泻而出,凝成凄厉哀婉的《淮海词》。

他充满愁情的《淮海词》,常常离不开水意象的表达。

他笔下的水意象透露出人生种种愁绪,表现出生命的压抑和哀愁,浸染着生命的悲剧意识。

水已经成为他重要的情感积淀的载体。

《全宋词》收集的52首秦观词中,仅“水”的字眼就出现了59处,“江”复现36次,“湖”16次,溪、池、渚、潭、潇湘等水意象总计复现24次;动态的水意象如流水、波、涛等总计复现26次;雨39次,泪23次;其他与水有关的意象如岸、舟、桥、槕、帆、篷等总计复现47次。

此外,《淮海词》中还出现了柳塘、横塘、芳塘、池塘、南浦、滨、涧等与水关联的意象,构成了丰富的水的意象系统。

就是在他的文章中,也忘不了写水。

“乌台诗案”发生,他的老师苏轼从太守沦为御史台的阶下囚,秦观此时受朋友之邀入山相叙而作《龙井题名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

”在寂静凄凉的基调中,突出强调的也是流水。

似乎只有用水写愁,才能表达他心中无法言说的情感世界。

而在艺术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一)灵心善感,寄情深微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及秦观与秦观词的有十数条之多。

最为重要的评赏则有以下三条: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列》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

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而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

犹为皮相。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少游的词不为一事一人所限,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八六子》(“倚危亭”)、《满庭芳》(“山抹微云”、“晚色云开”)等。

秦观一方面“专主情致”,用情深挚;另一方面,又于词中“寄慨身世”,有沧桑悲凉之感,其伤心程度深,范围亦广,这便很容易打动人心,生出同情。

同时,善用悲凄、清冷的意象,来表达感伤的情绪。

这与他灵心善感的个性气质是分不开的,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二)秦观词的意境含蓄蕴藉秦观词情感真挚深厚,但他较少直接抒情。

其词作中,含蓄蕴藉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寄托手法,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这其中蕴含着多重意味:其一,桃花高洁明艳,不是凡花,却弃植乱山深处无人赏;其二,词人从歌妓的命运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正是心境高洁,屈沉下僚,怀才不遇吗?第二,借景抒情。

秦观词常用细腻轻柔的意象,如落红、飞絮、秋水、烟霭、暮云、寒鸦、丝雨、残月等等,构成一幅幅凄清幽静的意境,意味深长,绵绵不尽。

第三,运用顿断、层折的手法。

前文提到的《满庭芳》,不仅为秦观的代表作,也为其赢得了“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美名,这首词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

(三)语言平易自然,生动优美秦观词的语言是在书面语言和民间语言基础上经过锤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加之运用技巧纯熟,故具有典雅、清丽、流畅、自然的特点。

他对于所描写的对象,有深刻的认识,能准确把握它的特征,发掘其内在的美。

如《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这首小令中,作者运用极其清丽、平易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如泼墨画般的春愁图。

秦观较少用典,即使用典,也能够别自熔铸,不留痕迹。

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满庭芳》),原句出自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此句经少游化用后,更显精美而本色,足见其点金成玉、化用无痕的语言技巧。

最后,秦观在慢词的继承发展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20世纪90年代,秦观对于慢词继承上的研究:对花问、樽下之远绍自赎秦观词“本色当行”,继承了唐五代词的含蓄蕴藉的传统,温和淳厚。

唐五代时期词创作群体实际上包含两个时间段的词创作群体,一是西蜀以温飞卿、韦庄为首的西蜀词人群,以《花间词》而得名花间派;一是以南唐李氏父子、冯延巳为主的词人群。

又被称为樽下一派。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集,收集了当时十八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欧阳炯在所作《花间集叙》自称“则有绮宴公子,秀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按拍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巩妇明确点明了该派的创作主旨。

宋人奉《花间集》为词的鼻祖,花问词婉丽绮靡的作风,因此也就成了词的传统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南唐李氏父子等词人文学素养都特别高,他们的创作与花间派有所不同,风格更加清新一些,由于一直有被宋灭亡的阴影,而且越来越明显,忧患意识特别强烈,但是又无计可施,只有且向酒乡寻找暂时的安乐,所以又被称为樽下派。

早在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词概》里就曾经说:“秦少游词得《花间》、《樽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事实上,秦观受一代词帝李煜影响最深,同时他大量向其他词人学习,温飞卿之绮丽。

韦庄之清新,冯延巳之深婉绵逸,在秦观词中都有所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