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外贸港口的作用及分类 (2)(一)外贸港口的作用 (3)(二)外贸港口的分类 (3)二、我国外贸港口的发展 (4)(一)外贸港口的发展历程 (4)(二)外贸港口的发展现状 (9)(三)中国港口的发展新机遇 (14)参考文献 (14)浅谈中国外贸港口的发展(吉首大学商学院08国贸一20084086033)摘要: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对外进出口货物量也在急剧上升,这就需要我们以强大的外贸运输能力来支撑。
而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海运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求国家大力发展外贸港口来适应进出口货物的激增。
笔者从海运的港口的作用入手,回顾了中国港口的发展历程,解释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发展成效及特征。
从我国现有港口的数量、吞吐量的方面总结了我国港口的发展现状现状。
最后对港口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作出展望。
关键词:外贸港口;海运;国际贸易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ports Abstract: In 2001 from China has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trade more frequent. Foreign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quantity also rose sharply, which requires us to powerful foreign trad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to support. And in numerou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Marine posi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requires countries develop foreign trade port to adapt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boom. From the sea port of the ro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ports, explains every developm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and features. From our existing port number, throughput aspects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tatus quo. Port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port prospected.Key words: Foreign trade port; Marine; International trade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而海上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
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
【1】所以港口的发展成为影响国际货物运输乃至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港口的发展对于外贸货物运输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
一、外贸港口的作用及分类(一)外贸港口的作用1、水陆运输的枢纽港口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是船舶进出的水路交接口岸,它既为海上运输服务,又为内陆运输服务。
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实际上也是城市海陆空立体交通的总管,是“综合运输体系”的中心。
2、外贸货流的出入口外贸港口是供商船停靠办理客货运输的港口,是国际贸易货物的必经通道,被沿海国家视为“经济咽喉”。
3、巨大的生产单位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也是大工业中心,有些为自由港,而更多的港口划出一定范围的港区作为“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
【2】(二)外贸港口的种类1、按港口性质分(1)基本港:是运价表现定班轮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挂靠的港口。
大多数为位于中心的较大口岸,港口设备条件比较好,货载多而稳定。
规定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货量。
运往基本港口的货物一般均为直达运输,无需中途转船。
但有时也因货量太少,船方决定中途转运,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担转船费用。
按基本港口运费率向货方收取运费,不得加收转船附加费或直航附加费。
并应签发直达提单。
(2)非基本港: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称为非基本港口。
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费外,还需另外加收转船附加费。
达到一定货量时则改为加收直航附加费。
例如新几内亚航线的侯尼阿腊港(HONIARA),便是所罗门群岛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则是非基本港口。
运往基埃塔港口的货物运费率要在侯尼阿腊运费率的基础上增加转船附加费43.00美元(USD)/FT。
2、按地理位置分(1)海湾港是指地濒海湾,又据海口,常能获得港内水深地势的港口。
海湾港具有同一港湾容纳数港的特点。
位于开敞海面岸边或天然掩护不足的海湾内的港口,通常须修建相当规模的防波堤,如大连港、青岛港、连云港、基隆港、意大利的热那亚港等。
供巨型油轮或矿石船靠泊的单点或多点系泊码头和岛式码头属于无掩护的外海海港,如利比亚的卜拉加港、黎巴嫩的西顿港等。
泻湖被天然沙嘴完全或部分隔开,开挖运河或拓宽、浚深航道后,可在泻湖岸边建港,如广西北海港。
也有完全靠天然掩护的大型海港,如东京港、香港港、澳大利亚的悉尼港等。
(2)河口港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河口段内,可兼为海船和河船服务。
一般有大城市作依托,水陆交通便利,内河水道往往深入内地广阔的经济腹地,承担大量的货流量,故世界上许多大港都建在河口附近,如鹿特丹港、伦敦港、纽约港、列宁格勒港、上海港等。
河口港的特点是,码头设施沿河岸布置,离海不远而又不需建防波堤,如岸线长度不够,可增设挖入式港池。
(3)内河港位于内河沿岸的港口,包括湖泊港和水库港。
湖泊港和水库港水面宽阔,有时风浪较大,因此同海港有许多相似处,如往往需修建防波堤等。
苏联古比雪夫、齐姆良斯克等大型水库上的港口和中国洪泽湖上的小型港口均属此类。
3、按用途、目的分(1)存储港一般地处水陆联络的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同时又是工商业中心,港口设施完备,便于货物的存储、转运等,为内陆和港口的货物集散的枢纽。
(2)转运港位于水陆交通衔接处,一方面,将陆运货物集中,转由海路运出;另一方面,将海运货物疏远,转由陆路运入,而港口本身对货物需求不多,主要经办转运业务。
(3)经过港地处航道要冲,为往来船舶必经之地,途经船舶如有需要,可作短暂停泊,以便添加燃料、补充食物或淡水,继续航行。
二、外贸港口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我国外贸港口的发展历程按照港口的发展速度以及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港口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3】1、中国港口建设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恢复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国家的港口建设是恢复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由受历史原因和国力不够强的等原因制约,发展缓慢。
在这一阶段,全国港口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建立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政企合一”的水运管理体制,由国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和管理港口,使中国港口获得了新生。
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港口吞吐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0万吨,到70年代初首次突破1亿吨。
这位之后我国发展海运港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我国还未与西方大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海上封锁,对我国实行主要港口禁运的措施,而本来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以以内地为主,大力发展工业,这与我国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国内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
我国本身就没有与外国进行国际贸易,所以对外贸港口的需求也是很小的。
种种原因导致我国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比较滞后。
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主要是以技术改造、恢复利用为主。
【4】2、中国港口发展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设阶段)这阶段中国外贸港口的发展属于起步阶段。
相比上一阶段,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慢慢趋近缓和,先后与美国、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也渐趋友好。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得到高速发展,相应地外贸货物运输量大大增加,。
而这一时期我国外贸港口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加大外贸港口的建设力度。
这一时期国家也高度重视沿海外贸港口的建设。
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初发出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
基于我国内部需求与政府的重视,这一阶段中国外贸港口的发展战绩显赫:从1973年至1982年全国共建成深水泊位51个,新增吞吐能力1.2亿吨。
首次自行设计建设了中国大连5万/10万吨级原油出口专用码头。
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后来中国外贸港口的高速反展奠定了基础。
3、中国港口发展的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外贸港口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契机。
从1978年开始,我国决定转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走“对外开放”战略。
所谓对外开放就是指打开国门,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
从这时起,中国的对外贸易量急剧上升。
自此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急剧上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中国政府在“六五”(1981-1985)计划中将港口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港口进入第二次建设高潮。
港口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港口的发展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是同步的。
这一阶段突出的成效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巨大投资下共建成泊位186个,其中深水泊位96个,拥有深水泊位的港口发展到20多个。
4、中国港口建设的第四个发展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持续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外贸港口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这阶段的港口发展更具有规划,各大港口连接形成了辐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网络。
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与实施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中国开始注重泊位深水化、专业化建设。
这一阶段的建设重点是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