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答疑
●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王中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1981年《辞海》)
范长江读者欲知未知而应知的重要事实报道。
●新闻5要素:5W: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
●西方新闻要素:5w+h: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为何
●新闻的地位:报纸上主要的文字体裁,在舆论导向中占主导位
●写作的基本要求:真、短、快、活、强
a)真:所谓真就是新闻必须真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b)短:新闻必须简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c)快:新闻必须迅速及时,在时间上应力求新,快;
d)活:新闻要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e)强:是思想性要强,主题要深刻
●导语的定义:是新闻的眼睛、灵魂、开头第一句话、第一层次,引导读者阅读新闻之
语。
①.导语是放在开头的文本②文本要简要③.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来全文的目的、中心、主题或结论。
●第一代导语,第二代导语,两者的区别。
●第一代导语,即产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这一代导语,我们也称为五要素俱全(即何
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或六要素俱全(五个W+H)的导语。
因为此时的导语要求片言片语里涵盖五个或六个事实要素。
它的长处是交代事实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新闻主要内容大体有了了解,但缺点也明显:内容太多、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第一印象不那么深刻。
所以第一代导语也被人谑称为“晒衣绳式导语”。
●任何主体,包括写作形式与方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既然第一代导语的产生有此
类得失,随着时间长河的磨砺,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导语,我们称之为部分要素式导语,它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可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称之为第二代导语。
这种导语,只要求突出一、二个或二、三个新闻要素,其余的要素放到后面,放在新闻的主体或结尾处交代。
这种导语的基本要求有二条:“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优点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事实,点缀在导语中,使导语先声夺人的魅力。
●消息头的定义:消息头又称为电头,是消息的开头,置于导语的前列,是消息用来区
别于其他文体,特别是区别于通讯的重要标记,用来交代新闻发出的时间、地点、记者姓名与社别。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要点):
1.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概括新闻的要点与轮廓
2.用简洁、精练的话语来表述
3.将说明主题的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写出新闻的极致。
●主体定义:主体是指围绕导语而展开的中心内容,对新闻事实作近一步的解释、分析
与介绍
●主体写作要注意:
1.注意分层次、分观点交代事实,忌流水帐
2.着重回答为什么与怎么样
●新闻背景的定义:新闻背景就是指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与环境。
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再加背景材料,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必须讲清人物关系与事物关系,就一定要有背景材料。
●背景的类型: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
●背景的作用:
1.点缀事实,突出事实,增强新闻的显著性
2.揭示主题,深化主题
3.增加知识,增强文采,写出特色
4.分析事实,找出原因
5.使事实通俗化、形象化。
6.背景运用的基本要求(注意点):
(1)总则:灵活运用、因文而异、密附其间、渗透其中、得体为止,避免模式化。
(2)注意以下几点:
A、一定要紧扣主题,注意背景材料和新闻主体材料配合得当。
B、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详略适宜,不喧宾夺主。
C、新闻背景材料要灵活穿插,力求生动活泼。
●结尾的方法:自然结尾法、卒章见义法、拾遗补缺法、别开生面法
●新闻结构的定义:即指消息的内部构造成分(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它们不同的
排列、组合就组成各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新闻结构的类型: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倒顺相结合的结构、悬念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为倒三角,它的特点是:头重脚轻地安排组织材料,把新闻的高
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以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从大到小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即按事实或材料的重轻、急缓、主次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优点:
1.首先是快,使用这种结构很快能组成一篇新闻
2.使新闻的“新”得到体现
3.使新闻容易写短
4.切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
5.便于编辑作及时而有效的删节
⏹缺点:
1.如果都是一种结构,报上的报道会流于单调、老一套
2.导语与主体、标题易重复。
3.文句和段落之间连贯性差。
4.对非事件性新闻、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新闻不太适合
●新闻注意类别:
1.动态消息:一般是以一人一事的信息为主的新闻,比较简洁,包括简讯、一句话新
闻、标题新闻,动态感强,稍纵即逝,是报上最大量的新闻。
2.综合新闻:多数是综合报道一段时期内工作情况的消息,带有回顾性、总结性,
报道面广、声势大,适合于一段工作或一个宣传战役结束后的回顾、总结与报道。
●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简练、准确、通俗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核心、灵魂所在,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观点的正确;
2.事实表术的准确;
3.力戒笼流、含混、模糊的语言;
4.注意词性、词义与词序
●外国新闻写作技巧中注重客观方法包括:
1.善于“用事实说话”
2.到现场去,多写目击式新闻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4.注重信息,注重新闻根据
●通讯发展概况:早期通讯阶段,分三个层次
1.“新闻记事”又称“概要记事”
2.长篇记事”,又称“详记”、“委曲”
3.印象派记事
●通讯的定义: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通讯写作的特点包含两个层次:
1)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
1.都强调要有新闻性。
2.都力求用真实、准确的事实说话。
3.都力求选择鲜明、有意义的主题和题材。
2)通讯与消息不同点:
(1)文字上:通讯力求详尽、仔细地描述。
消息力求简洁、明快地概述。
(2)形式上:通讯往往高潮在后,读到最后,读完全文,对人对事对主题才有一
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消息高潮在前,导语开门见山,将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公之于众。
(3)内容上:
A、通讯以报道人以中心,
消息以报道事情为主。
B、通讯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着重要回答为什么与怎么样。
消息往往主要是
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什么。
C、通讯,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通讯,强调以情感人,而消息寥寥几百个字,很难要
求它以情感人。
(4)篇幅、容量上:
通讯的篇幅可长一些,容量大一些;而消息篇幅短,文字简要,容量大一些。
(5)时效上:在强调快与及时的前提上,通讯晚一、二天发表五方,消息要求争
分夺秒,力求快。
●通讯的表现手法三个特点:
1.强调叙述的直接性
2.描写的直观性
3.抒情议论的实在性
叙述(最基本)(直接性)、描写(最重要)(直观性)、议论和抒情(实在性)●叙述包括:顺叙、插叙、倒叙、夹叙夹议
●插叙的作用:
1.有助于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身份有更详尽的了解;
2.有助于叙述上的生动活泼、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3.还有助于主题的深化
●对话描写,在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
A、再现人物声调语气。
B、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与气质。
C、交代内容、展开情节、表述过程。
●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着重写人,写人物思想,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①按人物思想线布局。
②思想基础要写扎实。
③思想活动要写真切。
2.写矛盾,将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放在风口浪尖上写
①放在矛盾斗争的焦点上刻划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刻划典型人物。
②通过多侧面矛盾写人。
③矛盾的两方面要充分展开。
3.抓情节,抓细节,抓特点
A、抓情节:情节即通讯中矛盾的进行过程。
B、抓细节:细节是通讯的细胞。
4.正确反映先进人物与党群的关系
A采用相互辉映的写法,把握“水涨船高”的原则,忌“水落石出”。
B在突出一面时,防止暴露另一面,注意写作上的辩证法。
5.写出特定的时代精神,环境气氛与生活气息。
A 将人物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写出时代精神。
B 将人物放在一定的家庭生活中写,写出生活气息。
C 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写,写出一定的意境。
●为什么人物通讯要强调揭示人物思想:
1.先进人物的先进行为和事迹,是在某种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没思想人物行为也就成
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不同先进人物有不同的先进事迹,学习先进人物很难从具体行为去模仿而先进人物
的思想却有普遍的教肓意义。
3.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好的人物通讯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其原因是“形神
兼备”,此神或神韵就是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中怎样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a.由现象到本质。
b.由点到面。
由点上提出问题,对面上进行指导。
c.还要善于抓取有表现力、说服力的材料。
如:典型性材料,对比性强的材料等。
d.要作连续报道,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
题型:填空,名解,问答,改写,鉴别,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