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七则是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纂辑而成,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
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万师之圣”,儒学核心为“仁”,在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小编整理了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
参考。
1第一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
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幺成
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知识点总结:(一)词语与句子1、“富”与“贵”有别,“贫”与“*”有别。
富:财产多、富裕。
贵:地位高、显贵。
反之则谓“贫”、“*”。
2、不以其道以:用、按照。
道:方法、
途径。
“其道”:正当的方法。
“其”是指示代词“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
并非“其”有“正当”之意。
3、恶乎……“恶”犹“何”;“乎”犹“于”。
“恶乎……”意为“凭什幺……”。
4、无终食之间违仁无:没有。
违:离开、避开。
注意不是“违反”。
5、于是是一个短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
于:在。
是:这,指代仁德。
“于是”犹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语法1、是仁之所欲也“是”作主语“这”,复指前边的“富与贵”,此类“是”易误为联系动词。
一般认为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