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依恋理论综述

成人依恋理论综述

成人依恋理论综 述
主讲人——冯妍
早期的儿童依恋理论
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 Sigmund Freud提出 爱的根源在婴儿期,在母亲的怀抱,在于我 们的早期经验之中。婴儿同母亲的联系是最 早也是最长的关系,是 以后所有心灵事务 的 原型。
John Bowlby认为 Freud这一观点是对亲密关 系发展最有价值的洞见。在此基础上他开始 对婴儿.父母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Bowlby 观察到和母亲分离的婴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 异常的行为,如哭闹、粘着母亲、疯狂地找 寻来防止分离或者重新亲近失去的母亲。依 据行为学的观察 ,他认为这些依恋行为是与 主要依恋对象(一般是母亲)分离的适应性反应。
成人的浪漫关系和婴儿-父母关系都表 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都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 (2)当另一方在附近且关切自己时都感到安全; (3)当另一方难以接近时感到不安全; (4)都会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5)都会拿对方的脸部特征逗趣并且显示出对 对方的迷恋,把对方放在当务之急的位置。
成人依恋概述
三、不同类型成人依恋形成的原因
Bowlby( 1980)认为, 内部工作模式是人们形 成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化表征, 并根据这些 表征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预测, 从 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Bartholomew ( 1991)提出了一个两维的成人 依恋的内部模型,用于解释成人依恋的认知机 制。 两个维度: 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 : 焦虑维度是测量个体对可能与依恋对象的分 离或者被抛弃的担心程度; 回避维度是测量个体所选择的与依恋对象的 亲密程度及个体在心理和情感上的独立程度。
二、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
关于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 最初的工具是一个 很简单的三段式陈述迫选, 由 Hazan 和 Shaver( 1987)制定, 他们根据 Ainsworth 对 婴儿依恋的类型划分, 推测成人依恋风格也分 为三种。其具体描述如下:
A. 我发现接近别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对于依赖他们和让他们依赖我, 我都 不反感。我不担心被抛弃,也不担心 某人跟我过于亲近。(安全型)
B.我对于亲近别人觉得有些不舒服; 我发现很难完全信任他们, 很难让自 己依赖他们。有人对我过于亲近时, 我会紧张,并且别人总是想要跟我更 加亲近,这让我觉得不舒服。(回避型)
C.我发现别人并不愿意像我希望的 那样亲近我。我经常担心,我的伴侣 并不真正爱我, 或者不想跟我在一起。 我想要跟他/ 她十分亲近, 而这有时 会把他/ 她吓跑。(焦虑型)
四、关于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
关于依恋研究的病理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一是依恋和焦虑、 抑郁的关系。 二、对受虐个体依恋关系的研究。 三、探讨了男同性恋的身份确认和个人的自 我、 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谢谢观赏!
成人依恋的含义 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 不同类型成人依恋形成的原因 关于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
一、成人依恋的含义
关于成人依恋的含义,研究者对其操作性定义主要 分为两派: 一派是发展和认知学派,将成人依恋定义为:成人 对其父母依恋的记忆和心理表征; 另一派是人格和社会学派,该派也是最早考查成人 依恋关系的,他们将成人依恋定义为“个体与目前 同伴及其他人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 国内吴薇莉对以上两种定义进行了综合,指出成人 依恋是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 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
根据这种三分法的测量, Hazan 和 Shaver 发 现,分类的分布与婴儿中所观察到的相一致。安 全型占60%左右、 回避型占 20%左右、 焦 虑型也占20%左右。
Bartholomew和 Horowitz ( 1991)在这基础设 计了一个关系问卷( Relat ion Quest ionnai re, RQ) ,这是一个自陈式量表,采用7 点量尺评定 成人自我描述, 并提出了成人依恋风格的四分 模型,在Haz an 和 Shaver 的三分基础上增加 了一个恐惧类型D(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而 且他人也不值得信赖。)
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儿童
焦虑-矛盾型儿童
回避型儿童
成人依恋理论
尽管 Bowlby主要关注对婴儿一父母关系本质 的理解,他仍然相信依恋对个体的影响 “从 摇篮 到坟墓”贯穿始终。Ainsworth也相信依 恋关系存在于婴儿之外。顺着此思路自然会 想到成人关系中依恋的存在。 直到 1987年 Hazan和 Shaver发表了一篇论 文才 标志着对成人依恋研究的开始。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
实验过程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 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 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 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 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