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25.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

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条桑。

”此诗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 B.田园生活的艰难性C.农业生产的富足性 D.男耕女织的分工性26.“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27.《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8.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29.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30.16世纪西方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天主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31.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当时任何别的国家。

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材料描述的是( )A.19世纪的英国B.16世纪的西班牙C.20世纪的美国D.17世纪的荷兰32.有学者认为,西班牙舰队的失败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

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也许在1588年,对这一点还并无太明确的认识,可是在下一个世纪,终于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的呼声。

这表明( )A.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深入英国人心C.西班牙失去了海外殖民地 D.海洋的重要性日益超过陆地33.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

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 A.工业中心B.贸易中心C.金融中心D.科技中心34.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

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35.工业革命后,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这说明铁路发展( ) A.促进了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B.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C.彻底结束了英国的贵族制度 D.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二、非选择题(共160分)42.(25分)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5分)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铧犁也取代了商代的青铜犁,大大提高了耕地能力。

到了汉代,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操作灵活轻便、适合山间谷地使用的蔚犁,这种犁的出现为唐代的曲辕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度,控制犁地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既提高了耕作效率,又提高了耕地质量。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犁身结构更加轻巧,耕地效率更高。

我国耕犁至此完全成熟。

——据陈文华《农业考古》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15分)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一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且提到这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

我们无法忽略在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展开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

这些名目初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及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中国是大陆型的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

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

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展开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9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6分)历史答案1-5 B D D C C 6-10 C D D B B 11-12 A B13、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10分)(2)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5分)14、答案示例论题:耕犁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阐述:商周时期,耒耜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劳动力集体耕作。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二牛抬杠的犁耕法,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逐渐普及全国。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至此,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并为后世沿用。

综上,耕犁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论题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2分)15、答案 (1)主要表现: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夜市繁华,交易时间打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商税收入丰厚,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9分)(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受阻;传统儒家思想观念(重义轻利)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