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散文篇一:我最喜欢的古代散文我最喜欢的古代散文作品原文枯树赋殷仲文[1]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2],出为东阳[3]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4]槐而叹曰:此树婆娑[5],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6]松,青牛文梓[7]。
根抵[8]盘魄,山崖表里[9]。
桂[10]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11]?昔之三河[12]徙植,九畹[13]移根。
开花建始[14]之殿,落实[15]睢阳之园。
声[16]含嶰谷,曲[17]抱《云门》。
将[18]雏集凤,比翼巢[19]鸳。
临[20]风亭而唳鹤,对月峡[21]而吟猿。
乃有拳曲[22]拥肿,盘坳[23]反覆。
熊彪[24]顾盼,鱼龙起伏。
节[25]竖山连,文[26]横水蹙。
匠石[27]惊视,公输[28]眩目。
雕镌[29]始就,剞劂[30]仍加。
平鳞[31]铲甲,落角摧牙[32]。
重重[33]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34]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35]、古度、平仲、君迁,森梢[36]百顷,搓[37]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38],汉则将军坐焉[39]。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40]于风烟。
东海[41]有白木之庙,西河[42]有枯桑之社,北陆[43]以杨叶为关,南陵[44]以梅根作冶。
小山[45]则丛桂留人,扶风[46]则长松系马。
岂独[47]城临细柳之上,塞落[48]桃林之下。
若乃[49]山河阻绝,飘零[50]离别。
拔本[51]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52]空心,膏[53]流断节。
横[54]洞口而敧卧,顿[55]山腰而半折,文[56]斜者百围冰碎,理[57]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58]衔瘤,藏[59]穿抱穴,木魅[60]睒睗,山精[61]妖孽。
况复[62]风云不感,羁旅[63]无归。
未能采葛[64],还成食薇[65]。
沉沦[66]穷巷,芜[67]没荆扉,既伤摇落[68],弥[69]嗟变衰。
《淮南子》[70]云“木叶落,长年悲”[71],斯[72]之谓矣。
乃[73]为歌曰:建章[74]三月火,黄河万里槎[75]。
若非金谷[76]满园树,即是河阳[77]一县花。
桓大司马[78]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79]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80]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81]!”[2]篇二:古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一、先秦历史散文;? 二、汉代历史散文;? 三、魏晋六朝的传记文;? 四、唐代的传记文;? 五、宋代的传记文;? 六、元明清的传记文诸子散文: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历史散文:1.《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散文集。
2.《春秋》? “春秋笔法”? 《左传》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3.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长于说事)先秦历史散文小结:先秦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的产物;其文学特点是讲究文采。
篇三: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级《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BD )。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ABCD )。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AC )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4、(BC)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BCD )。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ABCD)。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现实主义的风诗)和(浪漫主义的骚诗)形成的传统。
进(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他创办了(论语)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韩东)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9、在汉语史上先后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标音方法。
10、(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
11、六书中,(形声字)的出现,标志着造字方法完全成熟。
12、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13、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三、修改下列病句:(每题3分,共6分)1、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中,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
(《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改为: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在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出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
(《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2、(2)存储器。
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南戏)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程序。
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或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
(《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1改为:存储器。
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程序。
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以及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
(《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2、3、4、5、6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1、阅读韩愈《毛颖传》,并回答文后问题。
(12分)(必答题)毛颖传(唐)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眎,视。
明眎,兔子的别名),佐禹治东方(东方为卯位)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代传说:兔子的生产方式)。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nō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cūn),狡而善走,与韩卢(古代韩国的名犬)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古代宋国的名犬)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蒙恬,人名,传说发明毛笔的人。
)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连山,三《易》之一,古代占卜用《易》。
),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颈,八窍(八窍,五官共七窍,古人认为兔子有八窍。
)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下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2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请判断《毛颖传》是否是古文,并说明理由。
(5分)是古文,采用了传记体裁,章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采用了《史记》史家笔调。
从语言方面来看,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②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③请指出韩愈在《毛颖传》一文中贯通全文的写作方法,并举出二、三篇全篇使用了相同手法的作品。
(4分)通篇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寓庄于谐,使用相同手法的作品有韩愈的《进学解》、《送穷文》2、阅读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回答文后问题。
(14分)叙陈正甫会心集(明)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
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
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