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大全
②问题的内涵
能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问题,如情境式、结论式、质疑式、反问式、置换式、替代式、增减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
3
}
③问题的内容
必须具有发散性、类比性、迁移性和生成性;采用发散思维的训练,类比研究的体验,知识迁移的能力,感悟生成的智慧。
4
④问题的呈现
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认识问题的角度多,感悟问题有深度,学习的体验就会深刻的多。
5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6
: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4
二、教学程序
(体现主体意识)
(15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3
/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合作学习
4.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和谐、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5. 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教学环节完整,作业适度、适量;
6. 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方式得当,学习方法高效。
教学效果(20分)
1.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足够重视;
2. 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年月日
学校
姓名
性别
年龄
!
学科
课题
班级
生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
权重
得分
学生学习
(40分)
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
4
完成预习作业,课前准备到位
@
6
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大胆质疑,做好笔记
10
乐于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合作、探究,敢于求异创新
>
10
当堂训练又好又快
6
善于总结提炼,及时巩固消化
(体现情感意识)
(8分)
)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5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3
五、教学基本功
(体现技能意识)
(10分)
|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
2教态自然、亲切、端庄、大方
2
3板书工整、清晰,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2
)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
④学习能力
能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理解深刻、分析透彻、记忆超众、思考慎密、归纳全面、交流顺畅。
4
5、 教学氛围
(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
做到平等、自由、宽松、和谐;带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达到问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3
⑤问题的作用
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质疑意识,深化课堂探究;激励学习意志,聚集重点所在。
2
⑥问题的解决
教师能提供恰当的方法指导,完整的背景资料,充足的探究时间,适宜的点拔引导。
2
7、 教学效果
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从面上看掌握知识的学生有多大面;从点上看掌握知识花费时间与精力有多长时间;从悟上看掌握知识究竟有多少感悟。
2
4、 学生状态
·
①学习状况
能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克服沉闷的课、乏味的课、单调的课、活跃的课、喧闹的课、表演的课。
4
②学习方式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
2
~
③学习体验
能进行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4
⑤教学问题的生成度
在问题的产生、质疑、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把握、情感的渗透。
2
8、 教学特色
①教学设计有特点
目标设置能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处于思维兴奋点;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以趣味引起关注,评价鼓励达成,梯度引导学习,难度刺激挑战。
2
② 教学生成抓重点
能多维实施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并把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上。
5
指导学法,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
~
板书精巧,演示规范
3
讲练结合,形式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练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5
~
作业分层、多样、适量,起到巩固消化、拓展迁移、鼓励实践、培养能力的作用
3
教学效果(20分)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学生均获得发展
10
…
2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2
六、教学效果
、
(体现效率意识)
(25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8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9
)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责合理,短时高效
8
七、教学个性
(体现特色意识)
(7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3
)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4
考核人意见
总
分
“有效课堂”教学竞赛评价表
~
二级指标
分值
得分
1、 教学目标.
①三维目标和谐有序.
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渗透。
2
.
②基础目标测评有据
能按教材难度,教学设计及学生水平的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依据教学标准,测评教学效果。
2
③发展目标引导有法
引导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发展的目标在于能力提高。
2
;
④高层目标探究有方.
能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探究学习的感悟,总结探究学习的体会。
:
1. 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合作积极、愉快,;
2. 教与学关系和谐,时间分配科学,以学为主。教师启发、点拨和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
3.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形式多样、频率适当、有思维含量的对话与交流,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
3
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学生与自己比有提高,与过去比有进步,与同学比有发展,家长、社会、领导就应该表示满意。
2
③教学效率的控制度
把补习时间、作业训练、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通过实践摸索中最佳作业量、最愉悦度
讲解生动、练习有序、小结系统、辩析深刻、观察细致、言辞犀利、分析透彻、态度亲和、氛围融洽;能注意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因材施教的启发性,合作探究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
3.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20分)
1.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内容把握准确、科学,整体与个体关系处理得当
2.内容条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内容的呈现符合各科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3.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
4. 课堂容量合适、难易适度、速度适中。
教学过程(30分)
6
②民主平等、关系和谐
体现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提高效益;能通过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实现民主平等。
3
6、 问题探究
!
①问题的设计
能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考虑评价测试与高考命题特点,来设计教学问题的讨论、探究与解决。
3
4
…
⑤创新作业的拓展性
能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拓展新视角,补充新观点,完善新环节;注意题干的新颖性,题眼的情境性,设问的启发性,解答的层次性,研讨的专业性,答案的生成性。
4
3、 教学策略
① 激励性策略
注意避免负效应、克服点效应,优化短效应,争取长效应(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教学失控,教师失信于学生,说什么都无人理睬,这是典型的负效应;只对个别人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点效应;只对少数学生或只在短时间内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短效应;对多数学生长期甚至终生管用的激励措施叫长效应。)
努力开发课程资源(2分)
方式
,
30分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8分)
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8分)
设计问题有价值,鼓励学生质疑、创新(8分)
教学形式富于变化并为目标、内容服务(6分)
教学指导
20分
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3分)
%
针对性强(3分)
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3分)
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评价(3分)
:
4
老师教学
(40分)
科学设定三维教学目标
3
)
编制好学案或导学提纲,指导督查学生充分预习,主动学习
3
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确定教学起点
3
:
课堂设计科学、合理、新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分散难点,讲授精当,富有启发性
6
,
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适时点评,积极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5
③ 教学机智显亮点
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上凸显亮点。
4
④教育智慧求妙点
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