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内容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世纪的20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4.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

5.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6.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7.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8.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9.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10.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1.认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整体感知]19 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波澜壮阔,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工业化浪潮如火如荼,发生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这些巨大变化使得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创作风格绚丽,精品纷呈。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品,分析了不同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和影响。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各国、各地区的文学艺术成就,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19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世界文学艺术宝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 知识清单]一、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1、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的发展(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产生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②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④世界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社会感到失望,积极寻求理想社会。

(3 )特点:①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

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

③积极追求理想社会。

(4)代表人物:英国:拜伦(代表作《唐璜》 )、雪莱、济慈。

法国: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俄国:普希金。

德国:霍夫曼?海涅。

2、19世纪初期世界音乐的发展(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创作中心:德国、奥地利。

(3、代表人物:德国贝多芬:特点:将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作品:9部交响曲等。

德国舒曼:特点:乐典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奥地利舒伯特:特点:意境优美,感染力极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歌曲之王”。

作品:《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

中国:京剧逐渐形成。

3、19世纪初期世界美术的发展(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法国籍里柯:特点: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作品:《梅杜萨之筏》。

法国德拉克洛瓦:特点: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具有永恒魅力,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二、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1、19世纪中期世界文学的发展(1)创作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2)产生背景:①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

②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③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

④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发展。

(3)特点: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4)代表人物:法国司汤达:特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作品:《红与黑》。

法国巴尔扎克:特点:作品痛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作品:《人间喜剧》。

英国狄更斯:特点:作品描述下层人民的境遇,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大多以圆满结局而结束,是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好教材。

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

英国勃朗特姐妹。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特点:作品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

美国马克?吐温。

亚非拉代表人物:埃及巴鲁迪,中国黄遵宪(代表作:《哀旅顺》)。

亚非拉文学特点:①以反帝反侵略为主要题材;②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2、19世纪中期世界音乐的发展(1)创作风格:民族乐派。

(2)产生背景:①东欧和北欧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

②资本主义的扩张使世界各国音乐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3)特点:①以民族题材为主。

②作品的旋律和节奏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4)代表人物:俄国柴可夫斯基:特点:作品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异常优美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被誉为“旋律大师”。

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捷克德沃夏克:特点: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量吸收捷克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内容。

作品:《自新大陆》。

3、19世纪中期世界美术的发展(1)现实主义绘画形成条件:①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

创作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代表人物:法国库尔贝(代表作:《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俄国列宾(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主义绘画创作风格:将“光”与“色”作为研究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莫奈(作品:《日出?印象》)。

荷兰凡?咼(作品:《向日葵》、《星月夜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发展(1)发展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发展表现:欧美: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代表作:《嘉莉妹妹》、《美国悲剧》)、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

亚洲: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代表人物:印度泰戈尔(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等)。

日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等)。

中国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

苏联:创作风格: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代表人物:高尔基(代表作:《海燕》《母亲》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音乐的发展(1)印象主义音乐创作风格:追求朦胧效果。

代表人物:法国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创作风格:重在表现内部和自我。

代表人物:奥地利勋伯格(代表作:《乐队变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3)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风格: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代表人物:俄国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作:《浪子历程》、《春之祭》)。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美术的发展创作风格:现代立体主义。

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代表人物: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等)。

四、二战后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1、二战后世界文学的发展创作风格:后现代主义文学。

主要流派:①“愤怒的青年”。

②“垮掉的一代”。

③“黑色幽默”: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代表作:《第二十二条早规》)。

④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

⑤“解冻文学”:代表人物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2、二战后世界美术的发展(1 )行动绘画特点: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和理论的制约,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

代表人物:美国波洛克(代表作:《3》《第十号》等)。

(2)后现代主义美术欧普艺术:特点: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很好的商业效应。

波普艺术:特点:比较接近大众生活,充满活力,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认同。

(3)中国国画:特点: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

代表人物:徐悲鸿。

3、二战后世界音乐的发展摇滚乐:代表人物:普莱斯利。

代表乐队:“披头士乐队”。

代表歌曲:《四海一家》。

五、影视艺术的发展1、电影艺术的发展(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电影。

2、电视艺术的发展发展过程:法国塞列克: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

美国兹沃尔金:发明电子显像管。

二战后:美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3、影视艺术的影响(1)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使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了解世界。

(3)影响到人们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为国家的政治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 重点突破]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发生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文学领域出现了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即浪漫主义思潮,由于英法两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水平最高,因而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两国的成就最为突出。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日渐巩固。

在工业革命进行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浪漫主义的理想无法适应严峻的社会现实,于是文学领域出现了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形成,亚非拉人民不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

所有这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

2、结合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论断。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揭露了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及道德的沦丧。

3、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为例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影响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