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2、方法
(1)职业价值观---你最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 反映了人们对奖励、报酬、晋升、发展或职 业中其他方面的不同偏好,它体现了一个最 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在工作中最看重什么。
➢ 与工作相关的更具体的价值观:利他主义、 爱美、创造力、知识激励、独立性、成就、 威望、管理、经济回报、安全感 、环境、监 督关系、协作、变化、生活方式。
重要的工作分配,职 位权力持续增加
学习机会
专门的知 识和技术 结果 资历/可信度
专门的知 识和技术 结果 资历/可信度
可交易的“货
建立关系网络
关系网络在扩大,距 离权力核心越来越近
关系网络在 持续地扩大
注意; 对过去绩效的自豪; 对雇主需要的了解和愿意效力的意识; 提出有道理的思想观点; 当雇主在面试工作上失败时控制局势的能力。
一、学习:管理技能与领导才能
管理才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在群体中与人共事、理解别人、 激励别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分析、诊断复杂情况、通观全局 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 探测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意义的练习: ---见课本P131
(2)职业兴趣—你喜欢干什么
兴趣是指一个人是否喜欢从事某项具体活动, 兴趣源于价值观、家庭生活、社会阶层、文 化及物理环境等因素。
十二种职业兴趣 1、喜欢与工具打交道; 2、喜欢与人打 交道; 3、喜欢从事文字符号类工作; 4、喜欢地理地质类职业;
1. 准备最关键; 2. 发现主试者的真正需要; 3. 将你与主试者的需要联系起来; 4. 先思考后回答; 5. 仪表和热情很重要; 6.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7. 记住你的非言语行为可能比你的言语内
容传递更多关于你的真实信息。
专家建议
得体的服装; 良好的修饰; 有力的握手; 表现出控制力; 恰当的幽默和微笑; 对雇主活动的真诚关注和对主试者讲话的高度
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对组织环境的认知
1、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包括当前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 职业门类分布与需求状况;自己 所选择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 的地位情况。
2、对组织环境的认知 组织特色
企业内部 经营战略
环境分析 人力评估
对组织环境的认知
HRM
企业外部 环境分析
二、职业生涯中期的管理(25-50岁)
个人特征: 得到晋升,进入更高一层的领导或技术职位; 薪资福利增加,在选定的职业岗位上成为稳定的 贡献者。 主要任务: 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 零星的职业与职业角色选择决策; 成为一名良师,担当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维护职业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发误; 2. 不要缩排字号; 3. 不要在简历中说谎; 4. 不要以弱敌强; 5. 不要简单学舌; 6. 不要使用任何借口; 7. 不要不分巨细地罗列所有工作经验; 8. 不要不分对象盲目出手; 9. 不要夹带多余的资料; 10. 不要涉及太多个人信息
二、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个人组织化指应聘者接受雇佣并进入组织后, 由一个自由人向组织转化所经历的一个不断发 展的进程。
主要任务:进入组织,学会工作;学会独立, 寻找职业锚 ;向成年人过渡。
心理特征: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 胜的心态;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大 事业的心理准备;开始组建家庭,逐步学习调 试家庭关系的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职业个性测试1 十指交叉 职业个性测试2 见课本P133--135
(4)才能—你能干什么
才能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技能、 经验和知识,它能够使一个人的工作显 得出色。它是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 因素。
课堂讨论
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 你认为兴趣、价值观、性格和 才能哪一个最重要?
二、环境认知
第一节 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 第二节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管理 第四节 简历和面试的技巧 第五节 管理者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一、自我认知
1、含义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其 中包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缺点,意识并调整自 己的情绪、意向、动机、个性和欲望,并对自 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等。
市场状况 行业地位
发展趋势
行业前景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1、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 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 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 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教育 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 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三、职业生涯后期的管理(50-退休)
主要任务:
➢ 承认竞争力和进取心的下降,学会接受和发 展新角色;
➢ 学会和接受权利、责任和中心地位的下降; ➢ 回顾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着手退休准备。
一、简历写作技巧
(一)写简历的三条原则:
1、要有重点; 2、把简历看作一份广告,推销自己; 3、陈述有利信息。
5、喜欢生物、化学和农业类职业; 6、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帮助他人的工作; 7、喜欢行政和管理的工作; 8、喜欢研究人的行为; 9、喜欢从事科学技术事业; 10、喜欢从事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11、喜欢做操纵机器的技术工作; 12、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
(3)性格---你适合干什么
性格,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 由于管理者和员工有时间接触,使得员工产生 积极的上进心,从而为组织的工作做出更大的 贡献;
➢ 由于了解员工希望达到的目的,管理者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来安排对员工的培训;
➢ 可以适时采用各种方法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更好地统一起来;
➢ 能够使员工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希望、目标, 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
领导才能
确立未来的方向 协调人们 激励和鼓舞人们
二、策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1. 选择正确的职位; 2. 争取重要的工作分配; 3. 建立一个关系网络; 4. 发展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判断力; 5. 评估你的职业生涯
三、建立职业生涯中“成功的良性循环”
争取重要的工作分配
重要的工作分配, 职位权力开始增加
(1)对个人
➢ 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 突破并塑清新充实的自我; ➢ 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 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 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 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 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 增强职业竞争力; ➢ 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2)对公司
➢ 可以更深地了解员工的兴趣、愿望、理想,以 使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人,从而发 挥更大的作用;
(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 展迫切需要的?
3、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确定志向
自我评估
职业生涯 机会评估
职业的选择
评估与回馈
制定行动 计划与措施
设定职业 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 路线的选择
一、职业生涯早期的管理(20-30岁)
指一个人由学校进入组织并在组织内逐步“组 织化”,为组织所接纳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1、规划的原则
➢ 清晰性原则; ➢ 挑战性原则; ➢ 变动性原则; ➢ 一致性原则; ➢ 激励性原则; ➢ 合作性原则; ➢ 全程原则; ➢ 具体原则; ➢ 实际原则; ➢ 可评量原则。
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问题
(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 业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