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形成介导的耐药性为黏液型PA较为特别的机制如下:
(1)弥散屏障:
独特的三维结构→不同的渗透活性→阻挡抗菌药物渗透→药物浓 度降低→作为保护屏障表现出耐药性;
(2)微环境梯度:
生物膜中的营养成分、代谢产物浓度、渗透压和氧浓度等,由外 向内呈梯度下降;生物膜内部的细菌处于“饥饿状态”,生长缓慢 或停止,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下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形成的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PA) 黏液型PA生物膜的耐药机制
细菌生物膜
1、定义:细菌生物膜(BF) ,即生物被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 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 菌群体。
2、组成:水份含量可高达97%
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 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细菌裂解产物 3、动态过程:包括细菌起始粘附、BF 发展和成熟等阶段 ,BF 细菌在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膜细菌致病的机制
(一)抗生素抗性: 与浮游细菌相比,BF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可提高10~ 1000倍。BF细菌抗药性主要取决于其多细胞结构。
(二)对抗机体免疫防御:
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或酶解细胞因子 抵抗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F 产生的粘液多糖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BF 细菌可刺激机体产生损伤周围的机体组织抗体
(3)抵抗表型:生物膜产生后,细菌可表达一些特殊的、具有保护性 的生物表型,从而导致耐药;有研究发现,成熟生物膜中PA的抗菌 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比悬浮菌高1000~2000倍。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 感染及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 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 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细 菌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根据菌落形态及是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