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六年级(水平)
学校名称:峄城区古邵镇八里小学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设计教师:赵广洋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48课时
日期:2020年8月
一、背景:
教材背景:
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并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背景(即学情分析):
(一)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
2、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六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11---12岁时,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3、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
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4、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
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
觉的记忆。
4、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
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
所以在室内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素质。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授课的班级是六年级,学生比较活跃,热爱运动。
在运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都学到了一部分的技能。
在自律方面相比低年级学生,是有很大的自控力。
二、课程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二)运动技能目标:
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1.学习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
3.增强安全意识。
(三)身体健康目标:
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殖健康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初中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三、课程内容
项目具体教材内容学
时基础知识预备知识培训
10跑1、50米跑;2、400米跑;3、接力跑;
4、障碍跑;
5、发展跑能力练习与游戏
跳跃1、跨越式跳高;2、蹲踞式跳远;4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
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
学习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
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教学实施
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本学期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达到这个目标,本学期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
(1)在教学环境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自己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道具,用于学生的游戏及模仿操的练习当中,选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来配合韵律操的学习;
(2)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榜样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教学,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和关心;
(3)在组织形式上:要让学生自己多练习、多集体练习,不要只是单一的四列站队,应多采取分散的站位。
(4)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学校、天气的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灵活的调节与变化
(三)教学进度:
周次
课
次
教学内容备
注
一1课堂常规注意力游戏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队列队形练习游戏:石头、剪刀、布
二4认真上好体育课
5广播操预备节、第一节、第二节
6
熟练掌握广播操预备节、至第二节,学习第三至五节动作
三7
复习广播操预备节至第五节动作新授第六至八节动作
8复习广播操全套操的动作
9青蛙过河
四10简单的图形走变队形11耍棒穿过小树林
12游戏:捕鱼
五、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对全班的评价: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
(2)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这些均属对部分学生的评价。
(3)对小组的评价:小组活动是教师评价的重点项目。
教师应当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等。
(4)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
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生评价:
(1)学生自评: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两人互评:两人互评是一种常见的自主评价形式。
两人互评可能在所有的两人一组的活动之中和之后都应当发生。
(3)组内互评:小组内部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
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
3、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4、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
(1)学生自我评定: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定。
(2)组内互相评定。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相互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若有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