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部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57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即.(jí)使松弛.(chí)驱散.(sàn)B.徘徊.(huái ) 追溯.(sù)梦寐.(mèi)C.殉.(xún)情点燃.(rán)窒.闷(zhì)D.袭.击(xí)噩.梦(è)泥泞.(nì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恬适气韵祈祷百舸争流B.飘缈阡陌颓废变幻莫测C.窒闷绚情眉黛婀娜D.端详奥密羡慕憧憬3.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抱无涯之戚(忧伤)2汝之纯明而不克(克服)蒙其泽乎3又可冀其成立邪(希望) 4 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下)5 保卒余年(死)6 本图宦达,不矜(怜惜)名节A. 1 3B.2 4C.1 3 5D.2 5 64.选出与“寂寥而莫我知也”句式相同的一句:()A.天下莫能争是溪B.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C.夫水,智者乐也D.凡为患者莫我若也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她为人爽朗,贻笑大方,因而很受众人的喜爱和信任。

B.经过这一路的颠簸‘磨砺,他方知人生的艰难和复杂,心中的怨愤荡然无存。

C.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D.那些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人们,今天却拿起了锄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厂革新改造初见成效,2000年产量增长50%,消耗下降了一倍。

B。

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C。

无论风雨和海浪非常大,战士们仍然坚持出海巡逻,保卫祖国万里海疆。

D。

他的音容笑貌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的诗歌代表作分别为《再别康桥》《死水》和《我爱这土地》。

B.普希金、裴多菲、海伦•凯勒分别是俄国、匈牙利和美国作家。

C.“赋、比、兴”中的“赋”是诗歌的表现手法,《赤壁赋》《阿房宫赋》和《赋得古草原送别》中的“赋”是文体的名称。

D.《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

8.下列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③脚踏上去④气味也没有⑤声音也没有⑥只能感出一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A.②①③④⑤⑥B.①③⑤④⑥②C.②①③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阅读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完成9-10题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更无须欢喜——最好你忘掉,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9.下列各项中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在第一节设喻,以云朵投影在波心,写“我”闯进“你”。

的心中B.“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是“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的原因,再一次突出了偶然这个主题。

C. 接着,作者在第二小节,继续设喻,把“你”、“我”比作在黑夜的大海上相遇的两只小船。

D.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就决定了这种交会只能成为生活中的回忆而已。

10 对这首诗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以“偶然”来写人生的交会,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交会的前提就是坚持自己原有的方向。

B .诗人面对这种人生中偶然的机会,体现了与之绝交的勇气和信心。

C.诗人再诗歌中塑造的“你”、“我”都是人生中匆匆的过客,这种形象的塑造也和题目相吻合。

D.通过全诗,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这种偶然不会有最终的皈依,但却足以照亮整个人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1-14题。

(每题3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犹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 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孝治天下③祖母二人,更相为命以更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④更上一层楼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其它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历职郎署 B.臣具表以闻C.函梁君臣之首D.臣且少仕伪朝1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B.犹蒙矜育矜育:抚育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微薄D.有所希冀希冀:非分企图14.下列翻译恰当的一项是:()A.况臣孤苦,特为犹甚——再说我从小是孤儿,特意饱受了生活的困苦。

B.至微至陋,过蒙拔擢——(皇上对臣)无微不至,不弃臣卑贱,过分提拔我。

C.人命危贱,朝不虑夕——(祖母)命运浅薄,随时随地有死的可能。

D.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没有我的照顾,没有办法来安度晚年。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题(每题3分)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哈里西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他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

古希腊女教师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水里。

但是熊熊的火炬至今还隐约的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的一点恩泽..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我自然也是如此..。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15.第三段文中加点的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这些”、“它们”、“如此”B。

“这些”、:“它们”C.“这些”、“如此”D。

“它们”、“如此”16.第一段中,作者写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主要在表现什么?分析正确的是:()A.海上航行,离不开灯塔的指引。

B.紧承首句,突出设置灯塔的必要。

C.灯光对人们的指引、帮助。

D.哈里希岛上那对姐弟的深挚亲情。

17.第二段文中写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火炬的含义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火炬能给人带来光明。

B.火光给人带来的巨大鼓舞。

C.赞颂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牺牲精神。

D.给人以鼓舞的火光永远不会熄灭。

18.下面是对第二段文中末尾一句话的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火炬在闪亮,情人沉海底,一往情深。

B.对光明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仍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C.火炬隐约浮现,情人一去不复返。

D.对情人的永久怀念。

19.“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他们一点点的恩泽。

”对恩泽的理解不符合文的一项是:()A.一点光,一点热。

B.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C.光明和希望使我心中的苦闷消失了,使心灵由空虚而充实,由消沉而振奋。

D.亲情的力量、爱情的力量激发了我生活的勇气和生活的热情。

第Ⅱ卷(请把答案做在二卷答题纸上,共93分)四.阅读散文《桥》,完成20-24题)桥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我知道,渡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里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跃起来。

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醒目的呈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

那塔是远远的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及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

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

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

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谢谢”,沉默地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着。

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象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当他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余暇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20.作者为什么说“桥”“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1分21.作者说:“我的幻想便飞跃起来”,从第一段来看,“幻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22.作者在第二段对桥和塔进行了对比,对比的内容是什么?2分23.“桥”的坚贞表现在哪里?1分24.“桥”还有一种令作者更赞叹的精神境界,从文末看,这种精神境界是什么?1分25.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平凡的赞美,对虚伪、谎言的憎恶,强有力的鞭挞了作威作福的统治者。

B.散文中所刻画的桥的真实、平凡和坚贞,体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抒发了内心对真善没的追求。

C.作者置身于自己热爱、熟悉的乡土之上,将个人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浓缩于笔下,如歌如吟,感人至深。

D.这篇散文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作者在谴词造句上精心雕琢,尽求华美。

E.作者运用朴实清纯的语言,将形象、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再一起,具有自然率真的美。

26.阅读文段,翻译句子:3分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⑴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

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

”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

以其少言,故知之。

”尝与徽之共居一室,忽然火发⑵徽之遽走,不遑取履,⑶献之神色怡然,徐呼左右扶出。

⑴⑵⑶五.默写、语言表达:(6分)27.《雨霖铃》下阕中诗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是:2分28.《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表达愁绪绵绵无尽的两句是:2分29.长太息以掩涕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