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组成以及区域发展
发展阶段
人均GDP (1970年美元)
主要特征
前工业社会
140-280
农业为主,初级产品生产
工业 化
社会
前期 中期
后期
280-560 560-1120
1120-3360
农业向工业转变
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开始 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向持续 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
的主力
后工业化社会
2100-3360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传统体制下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60.0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中国1952-1978年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长期强劲发展,第三 产业长期处于下降状态。
43.3
19.5
45.8
34.7
西部 4567
37.9
21.3
42.5
36.2
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中期向后 期过渡)
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产业 结构的共同特征。
西中 部部
全东 国部
前工
工
工
工业 业化 化前 阶期 段阶
段
业 化 中 期 阶 段
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高档 耐用消费品普及
现代社会
3360-5040 第三产业分化,消费个性化
中国工业化2发000年展中国阶三大段地带判产业断结构
地区
人均GDP (元/人)
非农产业 就业比重
(%)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 10722
55.3
12.0
48.7
39.3
中部 5974
钱纳里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阶段, 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 结构转化推动的,其主要标志是人均GDP的增长、劳动力 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化以及增加值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 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 依据。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GDP指数 1800
工业指数
00
800
600
400
200
0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52-1978年中国GDP增长与工 业增长的比较
传统体制下工业的发展远远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轻工业比重
➢ 我国目前的GDP高速增长是以产业结构的困境为代价的。这个 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靠由一些信息化国家转移出来的工业时 代的产业支撑起来的,未来我们再进行类似的转移则面临较大 的困难,全球生态格局、资源格局都将发生变化,且形势越来 越严峻。
➢ 信息化国家的GDP低增长背后隐藏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很多信 息产品、知识产品难以定量价值化,其实际作用通常远大于它
重工业比重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2
主导产业
选择地区主导产业的4个条件
1. 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区位商>2,生产主要区外服务;
2. 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中比重>15%; (地区范围越大,对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要低。但
城市选择主导产业要求的区位商和产值比重比省区要高,因为 城市具有更高的外向性,而省区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3. 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程度高;
库茨涅兹总结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1. 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占 的比重不断下降;
2. 工化业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 动力比重都会提高,且前者上升速度会快于后者。工业化 后期,尤其是后工业化时期,两者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3. 第三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工 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 收入比重的上升速度。
美国等西方 国家
劳动密集型 纺织业
日本等国
产实 业施 政重 策化
工
重化工业
亚洲新兴国 家和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一轮转换时期(1945-1960) 第二轮转换时期(1961-1971)
亚非拉等发 展中国家
第三轮转换时期(1972-1986) 第四轮转换时期(1986-)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业 化 后 期 阶 段
后 工 业 化 阶 段
现 代 社 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示意图
现代社会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会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与促进作 用。
➢ 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必然引起一些经济上的短期行为,反过 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4. 代表区域未来发展方向。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构成:
1. 已经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 2. 目前还有较强生命力,但技术层次较低,未来产 业结构调整中逐步被淘汰的产业; 3. 目前比较幼小但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且反映 区域发展趋势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区域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支持区域经 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但未必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方 向,甚至可能不久被淘汰的产业。
产业结构组成以及 区域发展
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战略选择 省区市产业发展政策及实施效果 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及评价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零产业--环境建设产业(改善自然环境状况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第1阶段: 工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 轻工业-重化工业
第2阶段: 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原材料工业-加工业
第3阶段: 工业结构的高技术集约化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第4阶段: 产业结构的国际化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0世纪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四个时期: 资金密集型行业
或增加其产出) 第四产业--废物再资源化产业
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配第构-演克变拉克规定律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 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