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钢铁

太原钢铁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处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毗邻京津,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具有丰富的煤、电、矿产等资源优势,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年产300 万吨不锈钢的能力。

2006年产钢6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实现利税67亿元。

2006年,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74位,而在2002-2005年度其相应的排名分别是90,108,83,79,可以看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势头强劲。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名次明显前移,标志着太钢作为核心企业在全国的位置越发重要。

一、企业基本情况概述(一)发展简史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破土动工;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解放前年产钢最高仅为 1.6万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m3高炉、10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

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83年10月,中国第一台18吨AOD炉建成投产。

1985年11月,中国第一套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投产。

1991年9月,50吨转炉国内自行研发建设投产,并引进德国KOBM不锈钢冶炼技术。

1996年1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太钢不锈股票成功上市,兼并临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2003年12月,不锈钢全线优化,形成年产100万吨能力。

2004年9月,国家核准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并开工建设,工程已于2006年底竣工投产。

2005年7月31日上午,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到太钢考察;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其中的1角硬币全部选用太钢生产的不锈钢铸造;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发射成功,太钢生产的三类四种产品随“神州六号”遨游太空。

2006年6月1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整体上市;9月6日,“太钢牌”不锈钢材获得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工程顺利竣工,太钢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11月4日,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

期间,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97 )125号文批准,由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其拥有的从事不锈钢生产、经营业务的三钢厂、五轧厂、七轧厂、金属制品厂等经营性资产重组发行A种上市股票,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批准,公司于1998年5月25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每股面值为1.00元人民币普通股23,000.00万股,另向公司职工配售每股面值为1.00元人民币普通股2,000.00万股,使公司总股本增加25,000.00万股,总股本增至62 ,800.00万股,其中太钢集团公司持股37,800.00万股,占60.19%的股权。

2006年3月,由于股权分置,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增加到129,140.4万股,2006年6月太钢增发股票,使得总股本增加到266,040.4万股。

(二)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组织架构太钢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持股比例为54.70%。

太钢的组织结构和我国大多数大型企业相似,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下面设有董事会秘书处和经理层,最后按职能和性质来划分各个部门,而形成了如下图1的组织架构。

采用这种方式来划分部门的有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同类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减少摩擦,提高效率;部门管理人员只需熟悉相对较窄的技术职能,从而降低管理难度;符合专业化原则,将同类专业人员放在同一部门中有利于共享专业资源;另外,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确保高层管理者的权利和威望。

图1 太钢组织结构资料来源:太钢官方网站二、企业发展战略(一)太钢竞争环境优势分析和精细化管理环境是关系企业本身存亡的一个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而封闭、孤立地存在。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与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太钢所处的内外环境可以看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给太钢带来了其他同类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外部,太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延伸加工优势;在企业内部,太钢由于节能降耗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又使它更具发展潜力。

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仅仅是太钢众多环境优势中的几个代表。

在区位优势方面,太钢所在的山西省位居中国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为太钢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太钢地处资源大省,所需煤、电均从省内获取;自有铁矿均在省内,铁精矿粉实现管道直接输送。

优越的资源环境奠定了太钢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在延伸加工优势方面,太钢不锈钢工业园距原料供应基地太钢2.5公里,距山西大运高速路口2公里,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25公里,有专用铁路线两条,太原――北京高速铁路与园区相邻。

太钢为园区开辟了供货“绿色通道”,免包装费、免运输费。

投资企业可不受数量、品种限制,优先订货,交货周期现货3小时,期货7个工作日,价格享受太钢最低出厂价。

满足个性化设计的工业厂房、花园式住宅区、商务酒店等齐全的设施任由投资者和入住者选择。

太钢不锈钢工业园是山西省七项重点调产项目之一,享有国家级不锈钢工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银行入驻园区,为投资者提供信贷金融服务。

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出口税收优惠及报关服务。

现已形成年转化不锈钢材20万吨的能力。

2010 年,将形成年转化50万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最终建成不锈钢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为一体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不锈钢生态工业园。

在节能降耗技术方面,太钢在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过程中,坚持清洁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在增加钢产量的同时,公司的耗水量却大幅度下降,吨钢耗水由最高时的44.5吨降到2005年的8吨,2006年又降到5.68吨的新水平。

经过不断的努力,太钢已经实现水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吨钢耗水量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

在此过程中,太钢积累了丰富的节能降耗技术优势;在财务方面,仅此一项一年就降低生产成本一千多万元。

太钢是用水大户,最多时年耗水达15000万吨,吨钢耗水44.5吨。

但太钢又处在太原市这样一个缺水城市;这种情况决定了对太钢来说,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每年一到夏季,太钢就因为缺水影响到生产,情况严重时,一刻也不能停产的高炉也要休风,轧钢厂甚至一些辅助单位也经常停产。

作为我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太钢瞄准了世界500强的目标。

为了增加效益,节约用水,改善环境,太钢开始了艰难的降水耗工程。

为此,太钢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革。

冷轧厂要增加两条生产线,轧机需要高质量的冷却水,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扩大软化水供应量,每天就需要消耗新水4000多吨,而这仅仅一次性缴纳的供水增容费就达3亿元,还要排放高浓度的含盐污水。

这显然与太钢要降低新水用量和改善环境的目标是相违的。

经过努力,我国目前最大的工业污水膜处理设施在太钢建成投产,这项总投资4800万元工程完成一级处理后,年获1200万吨除盐水,此举对我国的工业污水处理具有示范意义,不仅标志国内的膜处理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表明太钢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太钢在节能降耗工作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此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进步不仅得益于企业开发的技术优势,还得益于精细化管理在公司各单位的扎实推进,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在太钢发展进程中重要作用的彰显。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太钢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太钢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

为实现公司2006年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节能降耗成为公司全年工作的重要任务。

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在太钢内部的各项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司各单位在把精细化管理推向深入的同时,也用精细化管理为节能降耗找到了准确的落脚点。

把精细化管理与节能降耗结合起来,太钢发现节能的潜力很大,由于精细化管理的融入,节能降耗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愿望、一个计划,而是变成了具体的管理细则、切实的节能措施和实实在在的执行力。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公司能源管理的漏洞得到有效扼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走向完善,节能新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水、电、煤气、煤炭等重要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能耗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

2006年,太钢节能降耗取得的显著成效,一方面使企业顺利完成全年奋斗目标的信心更加坚定,另一方面也使太钢看到,精细化管理是节能工作的不竭动力。

管理无止境,在企业运用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还需通过精细化管理这一有效途径,挖潜节能的更大潜力。

(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它都面临着变幻无穷的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那些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的企业。

若不能清醒地知己知彼,不能及时分析、了解和运用环境的变化,不能对企业进行较长时间跨度的战略性思考,不能扬长避短、利用优势、抓住机会,那么营运的风险将随时随地让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危及生存。

因此,战略目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太钢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十一五”期间,太钢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精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走出一条“更精、更特、更省、更快、更新”的发展之路,加快实现战略目标。

“十一五”末,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通过资本运作,做强、做大主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战略供应链和销售网;同时,向金融、证券、保险、贸易等方面发展,进入世界500强。

太钢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不锈钢战略目标,对这个战略目标总体的一个描述就是每年生产300万吨不锈钢,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在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装备最先进的基础上,使太钢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这里所讲的最具竞争力可以这样来描述,它有几方面含义:第一是品牌;第二是新型投资优势;第三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不是指最低的成本,当成本达最低的时候,质量和成本就会有一种矛盾;第四是战略供应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