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关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科技 论 坛 l{ 1
关于我 国 的技术引进 和技术创新
郭 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伦 贝尔学院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0 8
摘 要: 技术引进 与技术创新都是 获得先进技术的手段 , 创新与引进 , 既可以相互代替 , 也可以互相补充 。国际经验 和我 国 自 身经验都 表明, 忽 视技 术引进 , 搞闭门造 车式 的独创 , 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合算的 ; 在 而忽视技 术创新 , 过度依赖 引进 , 使科技发展 陷入 引进一 又会 落后~ 引进的怪 再 圈。如何采取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 处理好技术引进 和 自主创新 的关 系, 对实现跨越 式发展 和小康 目标 意义重大。 关键词 : 熊彼 特; 技术创新论 ; 术引进 ; 技 技术创新 国家则达到 10 至 2 0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化、 7% 0 %; 吸收和仓 新, 引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主研发 最新的排名显示 ,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 4 个 的起 点。 9 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2 位 , 8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 3 2加强战略性高技术研究 了保持经济增长后劲 , 提高引 进技术的适用性 , 切 战略高技术不是— 般意义上的高技术, 它建 具有前 眭和 昏 实提高“ 中国创造” 产品的出口, 深入分析我国技 立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 术 引进工作的效果差强人意的原 因是十分必要 关键性以及知识密集、 人才密集 、 资金密集 、 技术 的。 密集等特点, 是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 集中 体现,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 合包括 :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 ;开辟新市 a b L a 2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 . 2 我国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 , 主要存在着两个 安全、 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是企业获得真 场;控制 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 d e 织。 创新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熊彼特的 方 面的 问题 : 正 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 创新经济学研究可以概论为三个理论要点 : 2.部分引进技术缺乏科学论证 , .1 2 不能体现 目前, 与自 动化技术、 资源环境技术 、 航天技术 、 能源技 创新与经济发展。经济 由于创新而得以发 适用性和先进性 引进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如何 , 直接关系 术等已成为战略高技术。 而战略高技术的突破, 能 展,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 创新的出现, 造成了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扩大需求,引起经济 到企业的引进效益。 所谓适用技术, 是指适合于本 够引领产业与技术发生跨越式发展和重大变革 。 高涨; 当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后, 的机会就会 国、 区、 赢利 本地 本企业特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 战略高技术依赖于 自主创新 ,反映了—个国家 自 能产生最佳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 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个国家如果不掌握世界 减少, 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需求也减少 , 导致经济 件, 就有可能丧失话语权、 主动权 萎缩;经济的衰退又会促进企业家进行新的创新 因此 ,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是技术引进 中—个关键 领先的战略高技术 , 以寻找盈利机会 , 从而导致下一轮经济的高涨、 收 环节。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条件, 可以归结为四大方 和自主权,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处于劣势。 而一国 缩, 形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振兴期、 繁荣期 、 面: —是要与 自己的实力( 包括技术实力和经济实 的企业如果不能在战略高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衰退期和萧条期。 力) 相配合的适用性要求 , 这是第—位的。二是要 则企业就将没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 创新与企业家。企业家之所 以进行创新活 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发展前景。引进技术的最终 目 位而言。 因此 ,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 动, 在于获取潜在的经济利润或者争取带来赢利 的, 是要带动 自 身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 。 要想跻身 新形势 ,中国企业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的 自 主创新 的机会, 只有创新者才是企业家。 企业家必须具备 于世界经济强国 行列 , 就必须要有自我创新的能 应面向全球技术前沿 , 着力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 并及时实现工程化 、 社会化和规模 的条件是 : 有战略眼光 , 能看到潜在利润的机会 ; 力。因此要处理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身技术 系统集成创新, 嘶 有胆识 , 敢于冒创新的风险 ; 有组织能力 , 能动员 仓 二者的辩证关系;三是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 产业化。 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状况。四 是在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时必须坚持 3 3实施市场驱动战略 创新与毁灭。因为经济领域的广泛性 , 创新 洋为中用 , 把引进与独创相结合, 即通过对引进技 技术创新的 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 进行技术开发, 形成新技术。引 合, 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 , 并成功地将 自 主创 不是单—存在的, 同 不 领域、 多种多样的创新因其 术的综合与延伸, 时间的长短和效果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稳 进技术能否持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 还取决于引 新的成果引入市场 , 谁就会在创新中取得成功 , 实 定性, 呈现出长周期和短周期的差别。 经济的发展 进技术能否得到消化 、 吸收和二次仓 听 蜴 。 现创新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毕竟企业的发展终究 是以周期性的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创新使潜在 2 .引进、 2 2 吸收基础上的自 嘶 不力 主仓 要靠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 ,因此在自 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这要求我国企 的利润便成现实的利润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是企业 主创新过程中, 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应该清 业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 ,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 发展 ,同时也使一批无法创新的企业在此过程 中 技术进步管理 目 被淘汰。创新对于资本 主义 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来 醒地看到, 技术引进是自主研发的基础和补充 , 开发方向, 自 并且把市场、 科研、 、 生产 营销各个环节 说是一种“ 创造性的毁灭” 一部分企业的 。 创新, 意 主研发是技术引进的升华和飞跃 ,只有尽快地消 紧密联系起来,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技术仓 新 味着另一部分企业的毁灭, 从而实现生产要素 ( 人 化吸收弓 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 自 的知识产权 , 工作 , I 有 遵循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开展 依靠技术创新 , 形成核心技术, 才能提升我国企业 创新工作,形成有利于 自 主创新的组织制度和组 员、 设备、 资金等) 的重新组合。 2 我国 技术引 进的现状和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织体系。 如华为的研发战略是市场驱动型, 虽然华 3 加强自主创新是解决我国技术引进问题的 为公司仍然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依然要建立一 21 .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一直稳步发展 , 特 主要策略 流的研发团队, 坚 但 持不研发“ 卖不掉的世界顶尖 3 实施 自 . 1 主创新但不排除先进技术引进 水平 ” , 坚持“ 培养工程商人 而不是培养科学家” 。 别是 2 世纪 9 年代 以 , 0 O 来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取 得了令世人瞩 目 的成绩,这一切都与我国积极利 对中国企业而言,倡导 自 主创新绝不能抛弃 适应市场, 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 鼓励创 用外资 , 引进国 外的先进技术分不开。 我国目 前技 过去 中国企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技术引进方式 , 新, 而不搞盲 目 ; 新 这种面向 市场的自主创新机制 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 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4 %左右。但 而应当采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 自 5 主创 已经成为华为依靠 自 是我周的技术引进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技术对 新相结合的方式。毕竟, 与发达国家相 比, 我们在 功路径 。 事实上, 作为—个盈利主体 , 企业的研发 外依存度过高。 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 5 %, 0 而 许多领域的技术是落后的, 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正 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 , 才能实现 良陛循环, 否则 自 美国、 日本仅为 5 %左右; 关键技术 自给率低。 我国 是基于此,必须反对『 f造车关起门来进行 自主 主创新将难以为继。对中国x k 制J / 而言 , ml ' - 坚持以市场 对大多数勺 来说 , 携℃ 关起门来创新到头来只 为导 向的 自主创新 能够使企业不断获得 量的积 占旧定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