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实验

第一节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实验

第一节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测法中的1/4桥、1/2桥和全桥的测量方法。

3.测量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段中测点沿轴线方向的线应变,画出该线应变沿梁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验证平面截面假设。

4.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测点的正应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多用电测实验台。

2.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SDX-I型载荷显示仪。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矩形截面梁采用低碳钢制成,其弹性模量GPa
=
E,
210
梁的尺寸为mm
b,m m
40
h。

在发生纯弯曲变形的梁段上,沿
=
20
100
=
a,m m
=
梁的沿轴线方向粘贴有5个应变片(其中应变片1位于梁的上表面,应变片2位于梁的上表面与中性层的中间,应变片3位于梁的中性层上,应变片4位于梁的中性层与下表面的中间,应变片5位于梁的下表面),另外在梁的支撑点以外粘贴有一个应变片作为温度补偿片。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08
K。

=
.2
1.应变测量
3种测量桥路的接线方法如下:
图2-1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
(1) 1/4桥测量方法
将5个工作片和温度补偿片按1/4桥形式分别接入电阻应变仪的5个通道中,组成5个电桥。

具体接法:工作片的引线接在每个电桥的A、B端,温度补偿片接
在电桥的B 、C 端。

当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工作片的电阻值将随着梁的变形而发生变化,电阻应变仪相应通道的输出应变为仪ε,于是测点的应变为
仪实εε=
(2) 1/2桥测量方法
由于测点5与测点1的应变之间存在关系
15实实εε-=
测点4与测点2的应变之间存在关系
24实实εε-=
于是可将工作片5和1、4和2分别按1/2桥形式接入电阻应变仪的2个通道中,组成2个电桥。

具体接法:工作片5接到一个电桥的A 、B 端,工作片1接到该电桥的B 、C 端;工作片4接到另一个电桥的A 、B 端,工作片2接到相应电桥的B 、C 端。

当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电阻应变仪相应通道的输出应变为仪ε,
于是测点5和测点4的应变为
2/仪实εε=
(3) 全桥测量方法
由于测点5、4、2和1的应变之间存在关系
124522实实实实εεεε-=-==
于是可将工作片5、4、2和1以全桥形式接入电阻应变仪的1个通道中,组成1个电桥。

具体接法:工作片5接到电桥的A 、B 端,工作片1接到的B 、C 端,工作片4接到C 、D 端,工作片2接到D 、A 端。

注意:工作片4和5可以对换,工作片1和2可以对换。

当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电阻应变仪相应通道的输出应变为仪ε,于是对应于测点5的应变为
3/仪实εε=
2.应力计算 (1) 应力的测量值
根据胡克定律,可计算出相应测点的正应力为
实实εσE = 式中,E 为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2) 应力的理论值
梁在纯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理论计算公式为
z
I y M ⋅=理σ
式中:2/Fa M =为横截面上的弯矩;123/bh I z =为梁的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y 为中性轴到欲求应力点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
1.预热电阻应变仪和载荷显示仪。

2.将各应变片按1/4桥接法接到电阻应变仪的所选通道上。

3.逐一调节各通道的电桥平衡。

4.摇动多用电测实验台的加载机构,采用等量逐级加载(取kN
=
∆F),每增
1
加一级载荷,分别读出各测点的应变值。

5.记录实验数据。

计算出各测点相应于载荷增量kN
∆F的应变值,并计算出
2
=
相应的应力。

6.再按1/2桥接法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测点5和测点4的应变值,计算出相应的应力。

7.再按全桥接法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测点5的应变值,计算出相应的应力。

8.比较上述3种测量结果。

9.整理仪器,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与绘图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见表2-1。

根据1/4桥接法的测量结果,绘制线应变ε沿梁高度y方向的变化规律(见图2-2),验证平面截面假设。

六、注意事项
1.加载时要缓慢,防止冲击。

2.读取应变值时,应保持载荷稳定。

3.各引线的接线柱必须拧紧,测量过程中不要触动引线,以免引起测量误差。

表2-1a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实验的数据记录与计算(1/4桥接法)
表2-1b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实验的数据记录与计算(1/2桥和全桥接法)
图2-2 线应变ε沿梁高度y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