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老师》课堂实录 苏教版

《我的老师》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老师》,这是你们小学已经学过的课文,不过,别担心这节课会因此失去意义,好的作品,总是常读常新的,用《论语》里的话来说,就是——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作者巍巍,是著名作家,既然文章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那我们今天就以他的《我的老师》为例,向他学习如何写作。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记叙的几件小事。

学生朗读课文完毕。

二、向巍巍学习布局谋篇师:注意使用概括性的语言。

生:第一件事是假发怒。

生:不对,应该是老师假发怒。

师:我们概括一件事,应该使用完整的句子,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的形式”说话,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句子,缺少了主语。

生:老师教我们跳舞。

生:老师领我们观察蜜蜂。

师: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别扭啊。

生:他用了“领”,而我们习惯说“带”。

师:领是书面语言,带是口语,而且,我们刚才读了课文,发现巍巍通篇使用的都是朴素的语言。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对老师最朴素的感情吧。

生:老师教我们读诗。

生:我们看老师写字。

生:老师批评我的反对派们。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师为我排解纠纷”。

师:那么,这两句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为我排解纠纷是事情的结果,批评我的反对派们是事情的经过,我们刚才说了概括一件事,应该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师:活学活用,好!生:梦里寻师。

生:应该说“我梦里寻师”。

学生说完,形成如下板书:1.老师假装发怒2.老师教我们跳舞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我的老师 4.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们看老师写字6.老师为我排解小纠纷7.我梦里寻师师:语文的表达,要准备而优美,大家看看这个板书,我们应该为其中的某些文字加上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

生:......师:我提示一下。

(标出“我们”“我”这两个词语。

)生:我知道,要给“我们”和“我”加上引号,表示这是作品中的人物,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的我和我们。

师:只有作品是使用第一人称的时候,而我们又要使用“我”或者“我们”表示作品中的人物的时候,才需要使用引号,以示区别。

生:哦。

师:巍巍是著名作家,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战地记者的巍巍,深入抗美援朝的前线三个多月,采写了二十多个生动的故事,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只选择了五个,后来斟酌再三,又删掉了两个,终于写成了这篇传诵广泛影响数代中国人的著名作品。

由此可见,巍巍是布局谋篇的高手,我们仔细斟酌一下这七件小事的排列,看看其中有什么内在的逻辑,事件与事件之间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生:我觉得不可以,正因为蔡老师对我很好,所以我才会有梦里寻师这样感人的事件发生。

师:这是因果逻辑。

生:我觉得可以啊,我觉得梦里寻师放在最前面,可以引起悬念:蔡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呢,能够让我如此依恋和挂念。

师:你的看法很有道理,按你的思路,这篇文章就类似于倒叙的写作手法了。

但是,巍巍采取了最朴素的顺叙,来表达最朴素的感情。

或者,我们这样讨论,巍巍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什么原则。

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觉得1至5件事情是略写,6、7件事情是详写,这里体现了详略得当的原则。

生:我们小组觉得1至5件事情体现了蔡老师爱我们,6、7件事情体现了我爱蔡老师。

生:我们小组觉得第六件事情既体现了蔡老师爱我们,也体现了我爱蔡老师。

师:或者说,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水乳交融,难以绝对分割。

生:师生互爱!生:我们小组觉得1到5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们大家的爱,而6、7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一个人的爱。

师:这在语文里,用一个专业的词语来说,就叫点面结合!生:我们小组觉得,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作者感情由浅入深的变化,前面先写了我们爱戴蔡老师,接着写了我们依恋蔡老师,然后写我思念蔡老师。

师:你的意思是说,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一条线索?生:是的。

师:在写作的时候,一个个事件就像一粒粒的冰糖葫芦,而线索,就是那根竹签,因为有了这根竹签,所以,文章才成为一个整体的冰糖葫芦,味美香甜甜。

那么,能够充当文章线索的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的学习经验,说说。

生: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一个物品为线索,以一个人物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一句话反复出现为线索......师:请同学们把我们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收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会慢慢地变得系统。

选择一个合适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就会使文章显得——生:条理清楚。

生:脉络分明。

师:就不会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就不会像我们这儿方言说的那样——东扯葫芦西扯叶,扯起扯起脱了节。

生笑。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蔡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浓浓的师生情,也感受到了巍巍对蔡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但是巍巍并没有像我们一般同学写老师那样,大声呼喊“啊,老师,我爱您”,而是把这些极其珍贵的感情蕴藏在一些极其朴素的文字里,接下来,我们要向著名作家巍巍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三、向巍巍学习遣词造句师:默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老师和学生之间深情的句子或者词语,说说你的赏析或者感想。

请在小纸条上写出你想说的话,注意,写,是一种比说更严谨的思维活动,所以,我们的赏析,最好都先写了,再说。

生自主默读赏析。

师:请小组内部先交流一下,确保你听到了每个人的赏析,然后小组推荐一个最有价值的赏析,讨论完善,全班交流。

生:我们小组从“狡猾”二字,看出了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的聪明在于清清楚楚地理解老师的心理,知道老师不是真心要打。

事实上也是如此,“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师:我们玩一下换词游戏,把“落”换成“抽”,把“敲”换成“砸”,有什么感觉?生:那就变成真打了,蔡老师就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温柔的人了。

师:“我”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用石板一迎,这个时候“我”的眼光是狡猾的,那么“我”的神态是怎样的呢?生:顽皮的,得意的。

师:我对于这个“儿童狡猾的眼光”深有体会,我的儿子两岁多时候,拿着我的手机,站在水桶边望着我狡猾地笑,我情知不妙,果然接着就听到了“扑通”手机落水的声音,我儿子得意地说:“妈妈,我给你的手机洗澡!”他不是不知道手机不能洗澡,他也知道爸爸妈妈会因此生气,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通过观察还知道,他自己不会因为这小小的顽皮而受到任何责罚,所以,他狡猾地得意地笑了。

“狡猾”一词,实在是比“聪明”更贴切地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和蔡老师的温柔啊。

生:我觉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表现了蔡老师的爱,过了这么久,我还记得老师读诗的音调,说明他对老师教他的情景记忆犹新,侧面表现了他对老师的爱。

师:今天,我们第一次开始读背诵《繁星》,不知道你们以后还会不会记得这一首诗呢。

生:记得。

生:“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一句中的“急于”一词很有表现力。

如果我们不爱蔡老师的话,又何必模仿蔡老师的姿势,而且更不必急于啊!说明我们对老师真是爱得深。

生:我们也认为“急于”两个字用得好,因为这里写出了我对老师的依恋和爱戴,连她握笔的姿势都要很着急地模仿,侧面地写出了蔡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崇高地位,看来,身教何必言传。

师:你真聪明,知道用名言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生:我们小组也是赏析这句,我们来补充一下。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让作者记忆如此深刻,连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会铭记。

“默默地”更是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依恋和爱戴,不愿离开,只是静静地看着,此地无声胜有声,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处处都透露出老师的慈爱,这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可是我却分明体会到了很多。

师:不愿离开,不愿打扰,好一个默默,好一个此地无声胜有声!生:我们从“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这个句子体会出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

师:这个句子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谁来?生:这是反问句,还可以这样说“像这样的老师,我们都会喜欢她,都会愿意和她接近”。

但是,我觉得用反问句感情更强烈。

师:男生读原句,女生读陈述句,我们来感受一下。

生:我们从“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一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爱戴,也感觉到了他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伟大一般是用来是描写伟人的,但是魏巍用来形容老师,说明老师在他的心里“胜过一切”。

师:大家听我读这个句子:“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伟大,多么公平,多么慈爱的人啊。

”这样行吗?生:不行,因为这三个词语,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伟大的程度最重,所以放在最后。

师:我们前面说了,写一篇文章,要注意逻辑,现在,我们再次强调,写一个句子也要注意内在的逻辑。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对老师外貌描写的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爱。

因为隔了这么久,作者还能记得老师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这是多么深多么清楚的记忆啊,只有感情深才能记得这么清。

师:说起这块黑痣,老师想起一件事:《我的老师》全文最早发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师报》上。

那时有位姓韩的老师,和蔡老师住在一个村子里,看到了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后他从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疙’中,认为确实是他熟悉的蔡芸芝老师。

于是,他就把这篇文章给蔡老师看,蔡老师默认了。

后来,蔡老师设法问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从此,阔别了30年的师生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以后他们就经常书信拄来。

巍巍不断把自己新创作的作品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告诉蔡老师;每出一本书,总要亲笔签上名字送给蔡老师,并且一直亲切地称她“芸芝师”。

每次收到魏巍的来信,蔡芸芝老师一家和她的学生“都象过节一样高兴”,蔡老师不仅把来信读给儿女听,也读给自己的学生听,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分享这份快乐,勉励学生象魏巍那样立志成材。

后来,蔡老师的儿女甚至女婿,很多都当了老师。

蔡老师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哺育了一个教师家族。

生:啊!师:这些美丽的故事,都多亏了那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啊,这也启示我们,在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特点来写。

生:“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也许,蔡老师不一定很美丽,但是在巍巍的眼里,她真的很美丽,这就是生爱师的体现。

师:呵呵,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学生眼里出美女老师啊!生:最后一句,结尾虽然很短,但充满了依恋,与开头相呼应,使热爱和思念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师:蔡老师教了魏巍三年,从二年级教到四年级,魏巍就读的平民小学设在一所破旧的关岳庙里,是一所义学,既不收学费,又可不做制服(校服),蔡芸芝老师对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但又同样聪颖的孩子充满了同情和爱。

后来,魏巍转学到办学条件较好的县立五小去上学,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他却伤感地说“可惜”,只因为——生:他要离开蔡老师。

生:我们小组最后补充一个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