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课堂”新理念

“健康课堂”新理念

“健康课堂”新理念一、什么是“健康课堂”?1、“健康课堂”的提出。

“健康课堂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一种优质的课堂形态,它的内涵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又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既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的完美统一,又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目标导向,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健康课堂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依需施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而构建的一种科学实惠、生态和谐、简便易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表述,包括了以下几层重要的内容:第一,健康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只有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而不是当作实现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来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这类课堂才是健康的。

第二、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课堂学习生态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依需施教,让学生学而不厌,学而有所获,学而能多获。

第三,教师在上课时要重视知识、能力、人格三者教育的完美统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等第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注重学生个体间在学习中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

2、为什么要倡导建设健康课堂?倡导健康课堂,不是教育主管官员一时心血来潮刻意标新立异“闹眼子”之举,而是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势之所为。

大家知道,2010年7月29日,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其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怎么提高?如何培养?从上到下都在琢磨,都在想办法,但效果并不显著。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问出了我们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缺乏杰出人才方面的焦虑。

杰出人才的培养,看似在大学教育,根子则在基础教育,既有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原因。

聚焦在一点,我们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要进一步完善的东西太多了。

在这里,可以简略地列举几端:受科举文化(现在是高考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我们大多数的中小学课堂是个什么样子呢?一是片面强调智育,关注少数“尖子”,忽视大多数学生,管教不管导、教书不育人、只重视教不重视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二是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传授知识多,指导方法少;课内学习要求多,课外学习要求少;学习理论多,动手实践少;要求跟老师亦步亦趋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少;三是教学效率低。

课堂教学容量不恰当,教师心中没谱,学生收效甚微。

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现象突出。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基础教育界也先后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堂改革实践与探索,从洋思经验到杜郎口模式,从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到蔡林森和山东乐昌二中赵丰平的高效课堂,已开始尝试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我们建设健康课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倡导建设健康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健康课堂,就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还奢谈什么教育的“三个面向”?倡导建设健康课堂,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个人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每一个家庭负责。

倡导建设健康课堂,也是在搭建作为教师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平台,搭建学校健康发展的平台。

名生成就名师,名生和名师成就名校,反之亦然。

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健康课堂?与健康相对应的是病态,中性一点的短语是“亚健康”。

病态的课堂是不把学生当人看,只把学生当做可以由老师单向注入知识的容器,或可以通过反复的机械性训练能应对文化知识考试能够拿到一个不错分数的应考机器人。

病态的课堂没有“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单调、枯燥、沉闷、无聊乃至于无奈。

病态的课堂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匍匐在下,没有民主,没有平等,更不可能和谐共生。

病态的课堂严而无度,冷酷无情,摧残人性,浇灭创造的火花!病态的课堂也许碰巧可以培养出几具应试的“机器”,但绝对培养不出人格健全、心智健康、情感丰富、体魄强健的人!病态的课堂最容易培养出自私的冷酷的缺乏爱心缺乏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思维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庸人或坏人!亚健康的课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

教师一腔热情,满腹文章,施爱难免无度,传道可能过头,授业而忽略授渔,解惑夹杂唠叨,教学效果无疑会打折扣。

职业精神达不到一定境界者,不能沉下心来继续钻研业务者,喜欢不断折腾缺乏自己的主见者,性情偏狭固执己见不能“转益多师是吾师”者,多易整出一些亚健康的课来。

各类非常态的追求表演效果的观摩课、评比课最易出现亚健康状态,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平常心,失却真诚与热情,受了围观者的干扰。

健康课堂,应该具备如下特质:第一,紧贴学情,目中有人。

我国的基础教育分三段学制,涵盖了12个学年段。

不同学年段有不同学年段的特殊课堂教学要求,所谓健康课堂,不能回避这类不同要求。

学校及学生有地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以及班级差异,依据此类差异来设定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是每一个在教学一线执教的人员必须面对的。

离开学情的教学,是虚的,这样的课堂很难健康起来。

所谓目中有人,就是要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了解班上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品质、行为习惯、个性爱好、长项和短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和学案,千方百计调动班上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和表达的积极性,给他们留出自主学习、自由生长的空间。

第二、遵循规律,适度有序。

健康课堂一定是很好地遵循了教学规律的课堂,是适度有序的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健康的课堂,可以促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谐到和谐,由不充分到充分地发展,达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发展个性的双重目的。

健康的课堂,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灵活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有序推进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言不繁,学思结合,画龙点睛,且在落实上动脑筋,下功夫。

因学科不同,学年段要求不同,每个执教者的个人学养和风格不同,大可不必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一刀切的要求,事实上一刀切的要求从来都很难真正得到落实。

第三,讲究方法,学而有趣。

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互动活动。

从教的方面说,需要努力做到的是:1)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合理。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据,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包括知识教育、能力训练、价值观的培养等。

2)教授内容的正确。

既要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也要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顾及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3)方法适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

4)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

5)课堂组织有序,容量适度,针对性强,机智处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教学环节的安排流畅自然,不拖泥带水。

6)课堂的主角始终应该是学生,顾及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多给学生表达和表演的机会,处理好“尖子”、一般和较吃力这三部分学生的关系,让其各有所得,教学效果才会真正好起来。

7)师生间课堂上一段精彩的对话,教师一句经典而幽默的语言,漂亮的板书,有创意的电子课件都可以成为健康课堂中的亮点,会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实用,讲求实效。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是健康课堂所应该坚持的教育价值目标。

推进分层教学,实行走班制,尝试导师制,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等无疑都是一些好办法。

但就课堂而言,我们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可保证健康课堂旺盛的生命力,才不至于遭人诟病。

不能简单地把健康课堂理解成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或只有很轻负担的课堂,尤其是担负着沉重的中考任务、背负着许多家庭殷切希望的初中学校,可以探索构建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可以尝试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的新的课堂形态,但切忌不顾校情班情邯郸学步式的瞎折腾!二、建设健康课堂是一种理想化追求有一句网络调侃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教育需要理想,需要真情和激情,建设健康课堂,无疑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想化追求。

这种追求有合理的成分,是有价值的课堂革命。

前面说到的洋思经验和杜郎口模式,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真正地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狠抓落实。

当然最后检验这类经验与模式是否有价值的还是有多少人能考上重点名牌高中。

作为洋思中学退下来的老校长蔡林森,后来转投河南沁阳永威学校,完整地复制了洋思的经验,换了一身包装叫做“高效课堂”,依然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依然取得了不俗的办学业绩,为永威这所民办校吸引了大量的生源,也为永威学校的老板挣得了大量的银两。

山东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倡导高效课堂271模式,提出20%的知识让学生自学学会,70%的知识让学生合作学会,10%的知识让老师教会,实现了“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等三个重要的转变,实现了学校集团化发展战略(奎文实验初中、潍坊实验中学、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云南农业大学附中等四所分校,师生员工14000余人),塑造了新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段的教育品牌,这算是一个基础教育界课堂改革成功的奇迹。

相关主题